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航空零部件向轻量化、高强度迭代,TC4钛合金用量直线上升,传统刀具频繁崩刃、过热失效。有限元热力学仿真与单因素实验交叉验证后,φ10 mm、4齿、35°螺旋角的YG6整体硬质合金铣刀,在0.4 mm/z每齿进给、800 r/min主轴转速、0.4 mm切削深度下,将主切削力稳控在15 kN以内,切削温度峰值不高于350 °C,为2025年行业量产提供可直接落地的参数窗口。
《2025-2030年中国铣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按实际开槽、周刃、Gash面、端刃后刀面四道工序,1∶1复刻φ10 mm棒料→75 mm总长→25 mm刃长→4齿→35°螺旋角的整体硬质合金铣刀模型,导入AdvantEdge后网格自适应细化,确保刃口半径、前角、后角与实物误差<0.02 mm。
YG6钨钴硬质合金密度15 g/cm³、硬度HBS 290-350、弹性模量35 316 MPa、导热率166.2 W/(m·K)、线膨胀系数4.6×10⁻⁶ /℃,配合TC4钛合金密度4 430 kg/m³、熔点1 688 °C、热导率7.3 W/(m·℃),为热力耦合计算奠定数据底座。
单因素实验显示,每齿进给量从0.1 mm/z升至1.0 mm/z,主切削力由5 kN升至20 kN;0.4 mm/z成为兼顾效率与刀具负载的拐点,后续所有工况均围绕该值展开。
切削深度0.1 mm时热量积聚、温度高达420 °C;0.4 mm时切屑带走热量,温度降至340 °C;继续加大到1.0 mm,温度反弹至380 °C。0.4 mm深度成为温度谷底。
铣刀行业现状分析指出,0.1 mm仅有挤压堆积,0.4 mm出现规则片状连续切屑,0.7-1.0 mm切屑完整但温度升高。矢量图证实:低于0.4 mm以犁耕力为主,高于0.4 mm剪切力主导,0.4 mm为临界转折点。
500-800 r/min区间,温度随转速提升而下降;超过800 r/min后,热量来不及被切屑带走,温度再次上升。800 r/min时主切削力峰值15 kN,温度峰值350 °C,综合性能最优。
总结:面向TC4钛合金难加工痛点,φ10 mm YG6整体硬质合金铣刀通过0.4 mm/z每齿进给、800 r/min主轴转速、0.4 mm切削深度的“三0.4”参数组合,将主切削力稳控15 kN内、切削温度压在350 °C以下,实现连续片状切屑与刀具寿命双赢。2025年航空、医疗、汽车领域TC4零件放量在即,该参数窗口可直接导入五轴加工中心批量复制,推动铣刀行业迈入高效、低温、长寿命的新阶段。
更多铣刀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铣刀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