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产业布局及医美技术特点的头部企业半年业绩分化分析
随着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竞争从流量争夺转向技术创新和合规壁垒构建。上半年数据显示,华熙生物、巨子生物、敷尔佳三家头部企业交出截然不同的成绩单:巨子生物以31.1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2.5%领跑;华熙生物受战略转型拖累,营收同比下滑19.57%至22.61亿元;敷尔佳则因渠道优化与库存压力导致营收下降8.15%至8.63亿元。这一分化既反映企业战略布局差异,更揭示医美行业从营销驱动向技术研发驱动的转型趋势。
华熙生物上半年营利指标显著下滑,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同比骤降33.97%至9.12亿元。其将原因归结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主动调整”,通过砍减低效营销、重构品牌体系以换取长期健康发展。这一转型阵痛凸显医美企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的必然性。
敷尔佳同样面临渠道优化带来的短期业绩压力,医疗器械类产品收入同比暴跌48.07%至2.38亿元。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80.5%,但高额营销费用(同比增长39.56%)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折射出传统医美产品依赖流量红利的模式已难以为继。
巨子生物则凭借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优势延续增长动能,核心品牌“可复美”贡献25.42亿元收入,占比81.7%,明星单品迭代与专业渠道渗透助力其保持稳健增速。数据显示,医美领域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突破2000亿元,技术壁垒成为企业竞争关键。
玻尿酸(透明质酸)作为传统医美核心成分,正面临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冲击。华熙生物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占比降至47.84%,反映市场对单一成分产品的需求饱和。其通过布局重组胶原蛋白医疗器械(如临床阶段的胶原水光针)寻求破局,试图在技术迭代中巩固地位。
巨子生物凭借“械三证”先发优势占据重组胶原赛道制高点。据行业数据,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45%,其医用敷料与功效性护肤品的协同效应推动专业皮肤护理业务贡献99.7%收入。但医美注射类器械注册证仍是其拓展高端市场的关键缺口。
敷尔佳则采取双轮驱动策略,在原有玻尿酸贴基础上推出胶原蛋白敷料,并加速推进Ⅲ类胶原蛋白医疗器械的研发,试图通过技术组合应对市场变化。三家企业在玻尿酸与重组胶原的赛道博弈中,均将合规认证(如“械三证”)视为核心竞争力。
华熙生物与敷尔佳的业绩波动暴露传统医美渠道痛点。前者因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调整导致收入失速,后者线下渠道优化引发医疗器械类产品销售骤降。数据显示,敷尔佳线上销售额占比虽升至80.5%,但平台竞争加剧使营销费用攀升,单季度销售成本达4.2亿元。
行业分析显示,医美消费正从“流量红利”转向私域运营与专业服务结合模式。巨子生物通过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医院及连锁机构合作,实现线下渠道的高毛利增长;而华熙生物管理层直接介入品牌运营,试图重构科学营销体系以提升转化效率。
2025年医美行业的准入标准显著提高,“械三证”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指标。目前仅少数企业掌握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的医疗器械注册资质,相关产品的临床试验进度直接影响市场话语权。华熙生物、敷尔佳均在加速推进Ⅲ类胶原蛋白器械研发,而巨子生物则凭借现有技术布局抢占先机。
随着国家药监局对医美产品监管趋严,成分透明度与合规性成为消费者选择关键因素。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及专利数量差异将进一步拉大行业差距,技术储备薄弱者将面临淘汰风险。
2025年医美产业格局的底层逻辑
上半年三家企业业绩分化印证了医美行业的核心逻辑转变:从依赖营销与渠道扩张转向技术壁垒构建。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爆发式增长、玻尿酸产品的技术升级需求,以及“械三证”门槛对行业准入的重塑,共同推动企业加速向研发驱动转型。未来竞争将集中在底层技术研发能力、合规认证进度及私域运营效率三大维度,唯有实现医美产业布局与核心技术突破的企业方能占据新一轮洗牌后的主导地位。
更多医美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美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