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张掖市中医药产业实现种植面积32.58万亩,规模化种植占比超90%,加工转化率提升至55%,形成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协同发展的链式格局。在政策护航、科技赋能与服务创新的多重驱动下,中医药产业链韧性与附加值显著增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张掖市以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2025年中医药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构建“一条产业链、两位市级负责同志、一个责任部门、一个实施方案”的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主体与发展路径。科技投入方面,累计实施省级中医药科技项目3项、市级项目86项,登记科技成果5项,为产业创新提供强劲动力。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全市中医药产业链条已延伸至加工、康养等多领域,形成规模化与专业化并进的发展态势。
聚焦黄芪、板蓝根等主导品种,张掖科学布局种植结构,推动道地药材规模化发展。2025年数据显示,全市中药材种植户达3900余户,专业合作社162个,建成加工企业33家,初加工年产能4.33万吨,精深加工能力提升至2.6万吨。规模化种植占比超90%,加工转化率突破55%,产业链条韧性显著增强。通过品种结构调整与产能升级,中药材附加值持续提升,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张掖持续推进中药材GAP示范建设,申报示范基地2万亩,推动品质标准化。创新“中医药+康养旅游”模式,依托沙漠公园、焉支山等资源开发沙疗、养生基地等业态,拓展产业价值。基层服务网络方面,全市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建成中医阁198个、全国名医工作室2个,形成“乡-村联动、馆-阁协同”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025年的数据显示,中医药服务网络已惠及更广泛群众,品牌影响力与产业融合度进一步提升。
2025年张掖市中医药产业在政策支持、科技赋能与服务创新的多重推动下,实现了种植、加工、康养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未来,随着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中医药与康养、旅游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张掖有望成为西部地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为全国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经验。
更多中医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中医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