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以产业升级留住世界的中国制造

以产业升级留住世界的中国制造

2008-01-01 09:00: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2008年元旦作为的一个节点,中国许多制鞋、纺织、玩具企业已用光2007年的订单,同时,新的《劳动合同法》也于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再加上仍在继续走高的人工、土地、原材料等成本压力,珠三角产业基地再次面临一个抉择:关还是不关?内迁、外迁,还是坚守?这是一个问题。

  不过,中国制造已经寻找到出路,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及提升产品档次等方式来消化成本压力,获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15%左右,比2007年的增长速度略有放缓。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下称《报告》)初步预计。

  据海关总署11日公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年度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3.5%。自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番。

  进入“优胜劣汰”加速期

  参与《报告》编写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今年中国外贸速度可能放缓,但总体上呈现良性发展的势头,出口增长方式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型,这点从去年中国不少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便可看出。今年制造成本或进一步攀升,相关企业将进入“优胜劣汰”加速期,在这过程中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部分企业倒闭在所难免。

  李雨时分析指出,今年外贸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预计世界经济贸易增速将有所放缓,尤其是美国。受次级贷款危机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此外,全球范围内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呈上升态势,人民币可能持续较为平稳升值,国际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价格持续上涨,去年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调整以及今年1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加上“两税合并”,这些都将可能影响今年的中国制造。

  “在政策宏观调控上,考虑到平稳过渡和企业承受压力,预计今年在出口方面不会有大幅度的政策调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情况也有所不一样,很难判断哪个因素对企业冲击最大。不过,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企业所能承受的临界点究竟是多少,这要看企业自身调整应对能力。”李雨时说。

  提价消化上涨成本

  自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约12%。第一纺织网总经理汪前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升值10%左右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来说可以称是一个临界点。因各种因素去年开始出现的一些制衣厂倒闭,还将蔓延到今年。大型企业抗压能力相对强些,通过提升质量、设计等向客户提价而转嫁掉部分上涨成本,或通过加强管理以及转移生产基地降低生产成本,而小型企业应对能力相对弱些,可能因无法消化上涨的成本而亏损倒闭。

  近几个月来,广东等地已出现一批鞋厂、玩具厂和服装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厂关闭的情况。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认为,一些鞋厂倒闭只是中国鞋业内部调整,并不代表中国制造竞争力减弱,中国整体鞋业出口单价提高正说明这点。海外采购商可能会将部分低价订单转移到周边国家,这对那些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致命打击,但国际大订单不会因此出现大规模转移。中国制鞋业在未来十年依然具有竞争力,在产业配套、工人熟练程度等方面目前远超印度、越南等国家。

  美国官方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12月,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上涨了0.1%,2007年全年上涨2.4%。而中国海关统计,去年1~10月中国服装(爱股,行情,资讯)出口全球单价为3.23美元,比前年同比增长14%,对全球鞋类产品出口平均单价2.92美元/双或千克,同比增长5.8%,尤其是对欧盟出口涉及反倾销的皮鞋平均单价更是高达7.41美元/双,比前年同期增长16.6%。而玩具等产品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整个中国外贸都处于结构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时期,作为国家鼓励出口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目前保持较快增长,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等传统出口商品则保持平稳增长,在这之后,企业正展开激战推进产业升级。

  “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且跨越国际贸易壁垒,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欧美等国家对自己空白的技术和产品是不设防的。”深圳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这样对记者说。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