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皮革行业:在探索循环经济的道路上前进

皮革行业:在探索循环经济的道路上前进

2009-01-02 09:14: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皮革行业从目前来讲,已经进入了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攻坚阶段,也是落实《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十分关键的时期,在此形势下,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在12月4日召开的“轻工行业节能减排新闻发布会”上,对皮革行业近年来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和《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精神,推进节能减排,探索循环经济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部署了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的绿色皮革业的下一步重点举措。
  
  慧聪皮革网
  
  一、皮革行业属于循环经济的范畴 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
  
  众所周知,皮革行业是对畜牧业的副产品生皮进行加工再利用,并将其变为时尚精美的皮革制品的产业,这个过程不仅避免了生皮的浪费以及因腐烂变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也提升了它的附加值,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给人们带来了享受。因此,皮革行业的存在从产生之初就具备了循环经济的架构,并且,从生产过程也可以看到,皮革行业对生皮的利用率能达到90%以上,可以说不仅符合循环经济,而且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为了便于大家更形象地了解,我为大家勾勒一下这个特别的“循环经济”链条。
  
  据推算,1吨盐湿皮(水分含量70%)能够产生300-320公斤的成品革(水分含量15%左右),折合约占盐湿皮的50-55%;产生皮革边角料约有200-300公斤(含水量70%),占盐湿皮的20-30%,可以做成明胶、再生革、雷米邦、皮革蛋白填充剂等;产生的毛约有50-100公斤,占盐湿皮的5-10%,可以用于毛纺、加工毛刷、毛毡、毛蛋白填充剂;它还会产生大约50-80公斤的含水油脂,占盐湿皮的5-8%,它们可以做成工业油脂、肥皂;另外少量蛋白质、油脂进入水中;制革中产生的污泥可以进行堆肥、焚烧发电、制沼气等。
  
  总之,盐湿皮中干物质的85-90%都转变成成品革,另外10-15%变成废弃物被利用,可以说制革行业的原材料利用率几乎为100%。这些包括成品革、再生革、工业油脂、工业明胶等在内的产品,正是符合“再循环、再利用”原则的循环经济的产物。当然,制革是有污染的,但污染是可以治理的,技术上成熟可行,且治理成本可以接受,这也是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多制革企业的最重要原因。
  
  二、节能减排工作呈现五大亮点 皮革行业新时期展新颜
  
  皮革行业已经走过了粗放发展的时代,特别是近年来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下,皮革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清洁化生产、集中治污、发展“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开展节能减排环保创新等方面呈现出几大亮点,展露出了新时期的发展风貌。
  
  (一)淘汰落后产能2000万标张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工艺
  
  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标准和规范,在这些政策、标准和规范的指导下,各地政府加大对污染治理、落后产能和落后技术的监管整治力度,关闭了大量的小制革、小作坊。据不完全统计,从“十一五”开始到现在,我国皮革行业已经淘汰落后产能2000万标准张以上,在制革和毛皮企业中加速淘汰使用偶氮染料、甲醛、溶剂型涂饰材料等的落后技术工艺,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清洁化生产取得两大突破产业化应用赢得双效益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观念的转变,以及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探索,皮革业在清洁化生产上取得了两大突破。一是观念转变,清洁化生产技术得到了行业的普遍重视,一批行业企业都加大了对清洁化生产技术及配套皮革机械设备和化工材料的投入;二是清洁化生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包括保毛脱毛及无灰浸灰技术、浸灰和铬鞣废水循环利用技术、中水循环利用技术等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项目投入产业化,赢得了经济和环保的双效益。
  
  清洁化生产技术在制革行业以后的节水减排方面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牛皮制革耗水量平均水平为50-55吨水/吨生皮,采用节水生产技术,可以实现节水30%以上。制革企业应用保毛脱毛、废灰液和废铬液循环利用技术,COD与悬浮物产生量减少40%以上,减排效果明显。
  
  (三)培育制革集中治污特色区域打造符合循环经济的大工业化制革
  
  自九十年代中期在“皮革行业二次创业规划”中提出皮革集中生产模式以来,中国皮革协会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地方政府和行业的一致努力下,扶持了河北辛集和浙江海宁等一批制革集中生产的特色区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河北辛集为例,河北辛集现已形成企业初级治理、园区专业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治理的三级治污体系,近两年来,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强制推广废铬液、废灰液循环利用技术及采用节水转鼓,使制革耗水节约三分之一,制革污泥减少80%,废铬液、废灰液排放量减少70%。
  
  (四)“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成为绿色风景线,树立制革业优秀群体形象
  
  “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已经成为皮革行业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2003年中国皮革协会继“真皮标志”推出“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不仅对成品革产品的各项环保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强调生产过程所采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环保理念。
  
  通过几年来在全行业的推广,目前已有30多家优秀制革企业获得“真皮标志生态皮革”的使用资格,这些企业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方面起到了示范效应,它们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达到了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我们看到,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据统计,生态皮革企业生产的成品革产量占全国制革总产量的12.5%。
  
  (五)典型引路,“中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推动减排工作
  
  环保创新是皮革业加快节能减排步伐、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源泉。2008年,中国皮革协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开展“中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评选工作,在全行业创造了“争当环保先进、争创环保典型”的良好氛围。2008年9月,正式推出“浸灰废水和铬鞣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和“毛皮加工污水深度处理及污泥有效利用技术”等七个获奖项目,在行业内树立了节能减排环保创新的典型。
  
  三、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的绿色皮革行业的三大举措
  
  《规划》明确提出,轻工业要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之路。皮革行业是轻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的绿色皮革行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从大的环境来看,皮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公平评价和科学理解,需要行业同仁明确发展方向,提升环保意识,加强环保自律,从具体举措来看,下一步我们将以三个重点行动,推动皮革行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一)加大政策和标准执行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在已淘汰落后产能2000万标准张的基础上,淘汰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按照《规划》的要求,在未来几年还要淘汰落后产能总计1000万标张左右。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拟配合政府研究制定《制革行业准入条件》,以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完善制革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同时,配合政府加快《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该标准预计将于2010年出台,它的出台对科学规范制革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对行业污染治理的监管力度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上下齐心开展“摘帽子”工程“制革环境自律小组”牵头行动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制革污水的治理,技术上是成熟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再加上各地区监管不力,从而使制革产业的污染在社会上被放大,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这无疑将影响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用实际行动摘行业污染帽子,赢得对制革行业公平的评价,势在必行。
  
  为了摘掉“重污染”帽子,在8月31日召开的中国皮革协会六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皮革行业同仁形成了要用实际行动摘行业污染帽子,赢得对制革行业公平的评价的重要决议,并提出由新成立的“制革行业环境自律小组”牵头行动。在今后的两三年中,“制革行业环境自律行动小组”作为摘帽子工程的领导小组,将以四方面的创新举措引导行业摘掉“污染帽子”,重塑皮革行业形象。
  
  一是全面提升行业环保意识,树立“偷排漏排为耻,自觉承担污水治理成本为荣”的行业污染治理新观念;二是引导行业形成系统的清洁化生产示范项目,比如牵头推广评价行业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三是把“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打造为“摘帽子”工程的先头部队,进一步加强对“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的管理和环保要求;四是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污染治理监督工作。
  
  (三)以“承接转移示范基地 阜新”为试点探索集中治污新模式
  
  近年来,因为环保压力、产业政策以及制革业自身发展规律等原因,制革业陆续开始了产业转移和承接,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缺乏引导和规划,承接转移的制革区域以及转移的制革企业都遭遇了诸多困境,一些企业因为盲目转移,无法承担转移的成本或治污的成本而关闭,一些地区因为承接转移中的盲目性而引发了一系列难以弥补的后遗症。
  
  为了前瞻性地引导行业形成集中生产、集中治污、产业链完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型制革基地,中国皮革协会已向政府建议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培育5-8个承接转移的制革示范生产基地,并赋予了示范基地三点全新的内涵:第一,集中生产,集中治污,环保先行;第二,以制革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形成产业链;第三,探索皮革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按照这三点新内涵的要求,经过中国皮革协会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近一年的调研,最终选择了辽宁阜新作为第一个示范基地。
  
  8月31日,在中国皮革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和阜新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培育“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 阜新”的四方协议。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协议的要求,各自发挥优势,全力推动阜新制革示范基地的建设。基地的招商工作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基地总体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一期基础设施已完成投资2.58亿元,2.7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启动,并实现了“七通一平”、统一治污,基地已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年底前还有6个项目开工建设。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把阜新制革示范基地培育成皮革行业探索集中治污新模式的一个样板工程,一个探索产业循环经济的成功试点。
  

更多皮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皮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