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乳酸饮料首现三聚氰胺超标

乳酸饮料首现三聚氰胺超标

2010-01-01 09:40: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三聚氰胺阴魂不散。

    湖北省襄樊市工商局近期下发的一纸紧急搜查令再次将矛头指向三聚氰胺,而被拉下水的正是此前“独善其身”的乳酸饮料或发酵乳制品

    这是“三鹿事件”发生后,中国乳业第四次传出“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湖北排查湖南问题奶

    本月初,湖北省襄樊市工商局接收到一份来自湖北省工商局的紧急通知,通知称,湖南省工商局向该局发函称,近期在湖南流通市场发现批号为20100615的远山牌乳酸玉米奶,三聚氰胺含量达到4.8毫克,严重超标。这批问题奶生产厂商——湖南省湘潭市远山乳业有限公司(下称“远山乳业”)出具的出货记录显示,有50件问题奶已通过一名姓周的人销到湖北襄樊。

    收到上级指示后,襄樊市工商局当即试拨周某留在厂家的电话,但显示为空号。唯一的线索断掉后,该局于11日组织执法人员在全市各大批发市场、超市进行地毯式排查。截至记者发稿,仍未发现这批问题奶的踪影。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通过商标查询系统了解到,目前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了“远山”商标且生产乳制品的企业仅有远山乳业一家,并未搜索到湖北省的同名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昨日查阅湘潭远山乳业企业官方网站时发现,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河南、重庆、贵州、江西、广东、广西、福建、陕西,唯独没有湖北。而产品目录中乳酸饮料一栏显示“无相关产品”,与官网中“公司开发生产了鲜奶、乳饮料、发酵型乳酸饮料及植物蛋白饮料等系列产品”的简介自相矛盾,亦与阿里巴巴企业库中介绍“玉米浆等主打产品”的描述不符。对此,公司营销中心一名女性职员昨日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自己是新来的,不了解情况。”

    三聚氰胺来源成谜

    就在本月9日,远山乳业总经理何鹏曾向《潇湘晨报》透露,由于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乳品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00吨以上,否则将拿不到生产许可证。但公司日产量仅100吨左右,“养奶牛困难,不好做。”公司鲜奶生产许可证已于去年12月份注销,目前已转做果汁饮料产品。远山乳业官网信息显示,公司自养奶牛600余头,签约农户养奶牛近900头,保证了足够的奶源。

    “由于目前我国对乳制品名称的使用非常混乱,‘乳酸玉米奶’这样的描述更是混淆视听,因此无法弄清它是用鲜奶发酵制成的调制乳还是用奶粉还原的含乳饮料。”昨日,国内一位知名奶业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前者鲜奶含量必须达到80%,后者则是30%。换句话说,这批含4.8毫克三聚氰胺的乳酸玉米奶若是发酵调制乳,意味着原料鲜奶中三聚氰胺含量将为6毫克;若是含乳饮料,原料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将高达16毫克。

    从何鹏的描述来看,远山乳业可自供奶源,那么三聚氰胺的来源则不言而喻;但去年1月份公司为太子奶OEM代工生产的“早产”花生奶,其蛋白质含量仅达含乳饮料的国家标准,因此乳品专家王丁棉认为,本次查出三聚氰胺的乳酸玉米奶不排除同为含乳饮料的可能,意味着产品液态奶由奶粉还原而成,三聚氰胺的来源则无法判定。

    王丁棉表示,乳酸饮料等含乳类饮料直到今年6月份才纳入三聚氰胺的抽检范畴,而其市场规模却接近液态奶市场总销量的三分之一,目前还有奶片、牛初乳等含乳产品尚未纳入三聚氰胺的抽检范围。

更多乳酸饮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乳酸饮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