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者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新材料的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就当前陕西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陕西省工信厅厅长蒋跃介绍说,陕西省材料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实力,眼下,新材料产品涵盖了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2009年,我省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5亿元。
鲜明的特色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陕西省新材料发展具有独具特色的鲜明个性,这为产业整体发展注入了活力。
陕西省在钛、钼、铅锌、钒等为代表的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依托宝鸡钛业股份公司、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及所属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四院、西北工业大学等企业集团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使我省在金属新材料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以钛、钼等稀贵金属材料为主的研发和加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已开发新产品近500种,获得专利10余项。其所属的西部超导公司是国际上唯一可同时批量生产铌钛合金棒材及铌钛超导线材的厂家,西安菲尔特金属过滤材料有限公司的金属纤维制品和多层金属烧结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安凯立化工有限公司的高效纳米贵金属催化剂占国内市场的50%,西安宝德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的先进粉末冶金多孔材料元器件是自主研发的创新型产品,属国内唯一生产厂商。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企业500强,位居全国有色企业前10名。宝钛集团是国际上少数几个从事钛金属加工研究的大型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以钛及钛合金为主导产品的稀有金属材料专业化生产、科研基地,技术及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金堆城钼业公司钼及钼合金材料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多种优势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一个产业,必须要借助相关的优势,把握眼前的机遇,当前,我省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在哪里,机遇有哪些?业内人士指出,我省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多重优势,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是资源优势。我省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93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7种。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过42.5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陕北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煤、石油、天然气、盐等矿产;关中地区有丰富的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原料、地热等矿产;陕南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储量丰富。
其二是具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优势。在新材料产业体系中,我省在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超导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先进非金属纤维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等领域均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
其三是具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科技研发优势。我省拥有国内一流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教实力雄厚,新材料的研发居于国内前列,特别是国防军工新材料产业已具有雄厚的发展基础。此外,还有一批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其四陕西省还具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优势。能源、石化、有色金属、装备制造、食品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冶金、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为新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支持。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领域。在该领域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化项目。同时,积极谋划引进新型建材行业龙头企业来我省投资建厂,推动产业发展。
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以陕西天宏、华山半导体材料厂、骊晶电子、西安隆基硅、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硅材料加工,西安理工大学单晶硅设备制造等太阳能光伏、微电子材料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依托彩虹集团、偏转集团等企业,液晶玻璃基板和太阳能光伏玻璃、新型平板液晶材料快速发展,带动太阳能光伏、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产业初步形成。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突出超导材料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钛合金、镁铝、锌合金等新兴合金材料,培育发展钼、钒精深加工、镁锂基复合航空材料,以及锂电池材料。在稀有贵金属催化剂、特种粉末冶金等领域寻求突破。在航空、航天及军工特种钛金属材料应用,大飞机、大型舰船等重点工程使用的钛金属材料,大型化工设备及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等领域拓展钛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依托西北有色研究院和宝钛集团,建立西安—宝鸡国家钛金属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打造我省的世界级名片—“中国钛谷”。“十二五”末,实现钛金属材料加工能力达6万吨,海绵钛产量达1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世界第一。到2015年,力争全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630亿元。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新兴产业行业分析,能否突破发展,决定着一个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爆发力和持久力。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不管是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还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都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一个地区新材料产业就如同新兴产业发展、腾飞的双翅,其实力的强弱,决定着该地区新兴产业能够飞得多高、多远。
更多新材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材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