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我国集装箱船市场另辟蹊径再掀狂潮

我国集装箱船市场另辟蹊径再掀狂潮

2011-01-01 09:52:07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船舶大型化是船舶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显著趋势,在集装箱船市场上,这一趋势似乎更为明显。数十年来,集装箱船载箱量从几百箱发展到几千箱,再到上万箱,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本文指单船载箱量8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越来越多。但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即使是班轮运输市场日进斗金之时,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也没有成为集装箱造船市场的主流。恰恰是在当前,尽管金融危机仍然余波未尽,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却反而接踵而至,有时甚至目不暇接,俨然已经成为集装箱船建造市场的主角。

    在金融危机中遭遇了严重冲击的集装箱船建造市场从2010年开始逐步显露复苏迹象,成交量不断放大。在之后的15个月中,集装箱船新船成交量达到156艘、104万TEU。其中,8000TEU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达到82艘、84万TEU,以艘数计占这一时期集装箱船订单的53%,以载箱量计比重则高达81%。

    近期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的另一个特征是韩国船厂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增强。韩国在集装箱船建造市场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球集装箱船手持订单为624艘、408万TEU,其中,70%集中在韩国船厂手中。在这个特殊时期,韩国在集装箱船市场的垄断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2010年至今的156艘集装箱船订单中,有55%以上被韩国船厂承接。而8000TEU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中,韩国造船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则高达85%以上。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STX海洋造船、成东造船、现代三湖等船厂都有所收获。2010年来,中国的造船企业共承接集装箱船49艘,其中8000TEU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共计12艘。日本造船企业仅承接了2艘1100TEU集装箱船,在超大型集装箱船方面毫无建树。

    竞争格局蕴藏变数,首先,大型集装箱船对我国造船企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国造船企业,大多面临两个共同问题。一是新船订单仍然匮乏,经营压力大;二是手持订单船型相对单一,散货船订单比重过高,风险集中。批量集装箱船订单的出现,对于造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机遇。承接到集装箱船订单,既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船企订单不足的压力,又可以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订单的比重,分散手持订单风险,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具体到每个造船企业,可能未必全部意味着机遇。如果没有“金刚钻”,则无法揽到这个“瓷器活”。这批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一方面是尺寸大,另一方面是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特点。造船企业不光要有合适的造船设施,更要有先进的设计、精湛的生产工艺和丰富的建造经验,以满足航运业的减排要求。即使能够满足上述两方面要求,但造船企业最终还要考虑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价格,算一算成本账。

    这批订单价格普遍比两年前低10%~20%左右,而建造这批新船所需的钢材成本、劳动力成本却都已大幅增长,对于中国的造船企业来说还需要考虑人民币持续升值所引发的汇兑损失,因此,这批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的利润空间面临着双重挤压。对我国造船企业来说,能够承接其中的订单不仅意味着更加饱满的生产任务,更意味着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特别是成本控制的严格要求。而多年来,我国大部分造船企业走的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如何切切实实地降本增效已经成为许多造船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其次,大型集装箱船的订造将导致班轮公司竞争更加激烈。班轮运输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壁垒较高、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与不定期船市场不同,班轮运输市场具有比较典型的垄断竞争特征。由于班轮运输港口、航线基本确定,所以不仅进入市场不容易,即使是在经营状况不佳时,班轮公司也不会轻易放弃已有的市场份额。班轮公司在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后,为了保证实现其规模经济性,势必会在某些航线上,特别是亚欧航线,进行货源的争夺。

    更为重要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班轮公司之间的竞争力对比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最为典型的是法国达飞轮船和台湾长荣海运。多年以来,这两家公司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达飞轮船的发展战略比较激进,通过兼并收购,公司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向来喜爱订造大型集装箱船,曾在2006~2008年船价处于历史高位时期订造过10余艘万箱级集装箱船。而长荣海运则较为稳健,向来认为万箱级集装箱船规模经济性较差、市场风险较高,因此从不主张订造单船载箱量在8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从2003年以后就未订造过一艘新船,直到2010年7月开始,才趁市场低谷时抄底扩张。抛开其他因素,单是从船价角度考虑,达飞手持的是一批在船价高位时订造的大型甚至万箱级集装箱船,而长荣手持的是一批在危机下抄底订造的8000TEU集装箱船,我们也可以判断二者的竞争力会做何变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光是达飞和长荣,其他班轮公司之间的竞争力对比也可能会发生微妙变化。特别是经受住危机考验,得以浴火重生的班轮公司,将借此机遇提升竞争力,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更多集装箱船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集装箱船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