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桉树产业要走新路子

中国桉树产业要走新路子

2011-01-01 15:16:4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桉树,它以快速成材而闻名世界,从种植到成材只需3~5年,它与速丰林树种松树、杨树并列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世界三大速生树种,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桉树近年来却是非“缠身”, “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林下不长草,林上没有鸟”等骇人听闻的说法,以及有些地方政府下达“禁桉令”……凡此种种,让业界振动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260万公顷,其中80%左右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省份,云南、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也有少量分布。对于桉树遭遇的种种质疑与不和谐声音,以下就给做出解释。

“我国工业化地发展桉树,即便从1990年算起,迄今至少也经历了3~4个轮伐期,已经生产了2亿立方米左右的木材。近些年,全国每年生产桉树原木6000万立方米,大约价值300亿~400亿元。在中国,桉树已经支撑起了一个发达的木材工业群,特别是制浆造纸产业和人造板产业。”发展桉树,其实是在缓解全国森林资源的压力。因为,一公顷桉树林的立木生长量大致相当于北方的10公顷普通森林,或大致相当于100公顷大兴安岭的天然林。

与其他本土植物相比,桉树的经济价值非常突出。桉树木材广泛用于制造浆纸、人造板工业、房屋建筑、家具制造、园林绿化;桉树树皮则被用以提制栲胶供工业使用;桉树花分泌的花蜜量大、成色好,桉树又因此成为非常优秀的蜜源植物。

此外,桉树人工林对保障我国木材安全也重大意义。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木材消费量将达到3.3亿~3.4亿立方米,国内可供应量仅有1.9亿立方米。届时,我国的桉树人工林将用不到3%的有林地解决国内18%的木材需求。

桉树的问题

主要是发展规划缺位和广种薄收

桉树的发展遭遇了广泛反对,不可能一点道理都没有。早期的桉树发展没有规划,的确导致了一些生态问题。”

虽然要发展桉树,但是发展不等于无规划、无引导;虽然政府鼓励发展商品林,但发展这种商品林涉及到土地利用方式,还涉及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同于发展普通商品。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两个错误都犯了。

在早期,南方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开发荒山,千方百计寻求外商前来投资,几乎不提约束条件,土地租金也极低,有的地方还提出不要租金。因此,南方很多地区集中连片的桉树林很快取代了原有天然植被。在很多地方,一片桉树林往往绵延几个山头,当中的沟谷、路边、河边、湖边、村旁全都栽了桉树,农民的生存环境就像移民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当造林者不懂技术的时候,问题就更严重。例如,常见有顺着山坡纵向植行的现象,或者用重型拖拉机上下坡开垦,这哪能不破坏生态呢?

此外,我国南方桉树造林的普遍模式是“广种薄收”。“你不能说企业不希望高产,大家都在忙着租地,从广东到云南、江西、重庆,几乎都留下了租地者的足迹。早期在南方,的确存在着借发展桉树而圈地的嫌疑。多年前,桉树界曾有不少人担心这种关注外延扩张、忽视内涵发展的势头迟早要出问题。

在桉树发展的早期,使用的是农村集体的土地,企业以很低的价格从村集体那里租地造林,一般都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这一发展模式有一个巨大的空洞,就是没有社会、主要是没有村民的支持,村民在这个发展中被边缘化了。这就必然导致造林者越是盈利,社会矛盾越是尖锐,这是社会反对发展桉树的一个深层原因。

而在桉树发展的中期,也有企业看到了这一趋势的危险性,自愿出资保护一些生态敏感区的天然植被。但是,大规模集中连片发展桉树的潮流没有得到遏制,以至于引起社会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另外,只有很少的企业知道处理好与村民的利益关系。所以,今后更好地协调企业与村民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20多年来,中国发展桉树的问题,主要是出在发展规划缺位和广种薄收上。这既有当局的责任,也有企业的责任。当局的失误在于缺失桉树发展的规划;企业的失误在于对生态问题关心不够。

桉树的出路

摒弃传统模式,创新发展路径

20年来,中国发展桉树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中国必须继续发展桉树,中国需要桉树。今后不是不发展桉树,而应当是科学地发展桉树。

从战略上来讲,中国必须在适宜的地区,以适宜的树种,采用高度集约经营的模式,发展木材培育产业,否则中国没有办法满足巨大的木材需求。但是,今后的桉树发展,必须要做出某些重要改变。

第一,地方政府应制定桉树发展规划、规则等,引导桉树的科学发展,而不是因噎废食,下达“禁桉令”。印尼、巴西等国都允许发展桉树工业原料林,但是他们的发展是理性的发展,既鼓励发展农作方式的桉树林,又保护发展区域的生态环境。就是说,在规划的发展区,工业原料林的单片造林面积都不大,中间还保留一些原生植被,这就是“镶嵌式造林”,这种理念在我国很欠缺。

第二,企业必须改变广种薄收的思维,树立发展产业带的思想,最好是围绕自己的工业中心发展高产原料基地,或者叫“绿色车间”。企业如果在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上,致力于提高单产,则会创造出把一部分人工林地退还给天然植被的机会,或者会成倍增加自己的原材料供应。这样的策略,无论从管理还是从运输方面,都会为企业减少成本而增加利润。

第三,适当引用近自然育林技术,改善桉树林生态环境。近自然育林的理念,其实就是“模仿自然规律,加速发育进程”,它要在经营中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在桉树的发展中,这一原则的引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加大造林株行距,故意促进林下杂草生长,让杂草肥地,减少化肥用量,长久维持地力;二是在造林区搞镶嵌式造林,有意保留造林区内的部分天然植被,借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三是改挖明穴为打暗穴,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工作效率;四是采伐枝桠和伐桩留地,促其腐烂肥地。这些措施,一方面可改善造林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可奠定企业长期经营的基地。

第四,企业应适应时代的变迁,降低桉树红利期待。短短20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境内外企业投资发展桉树工业原料林?根本原因是发展桉树商品林成本低、回报高,甚至还可以谋求到一些土地红利。但是,现在地源少了、地块小了、租金高了、成本升了、盈利降了,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因此,造林企业,如果不想移师它国寻求那短暂的低成本时代,那就唯有在降低红利期待的同时,寻求新的突破,这才是出路。

更多桉树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桉树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