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玩转数字时代的5大营销逻辑

玩转数字时代的5大营销逻辑

2013-01-01 10:00:11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数字化”对于企业的营销带来新的挑战,企业需要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适应新的数字技术和传播环境探索营销创新的逻辑,并要学会在数字化时代,与消费者建立深层的关系和沉淀品牌价值。我认为,营销人面对数字营销需要把握5大营销逻辑。

  第一,失控:瓦解与重建。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失控的时代,品牌原有的规则已经被互联网消费者瓦解。数字时代,企业利用传统媒体所积累的品牌根基,很可能因为互联网的一个不经意的小事件而被瓦解。

  比如,电商的促销以及“双十一”这样的节日就把很多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瓦解了,很多消费者都是冲着那天的便宜的产品去的,但是“双十一”结束后,有的品牌可能并不会继续被消费者关注。

  对于品牌而言,面对这种瓦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忠诚度甚至美誉度被瓦解的过程中去思考重建,即如何在数字平台上沉淀品牌的价值。今天,互联网让品牌更加透明化,而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关系,因此,品牌一定要考虑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的语境,通过数字化的语境,与消费者建立一种更加平等的互动关系。

  第二,共生共创:粉丝称王的时代。

  在社会化传播的当前,“粉丝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那么,粉丝意味着什么?如今的大众消费者已经破碎,被分割化了,传统营销时代的所谓“大众”已经不存在了,消费者更多会因为共同兴趣、生活方式、态度、内容偏好等,重新进行聚合,精众的时代来临。

  消费者的需求会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他们会主动提出需求,甚至参与产品创意,包括提出新的C2B的个性化“定制经济”都将是未来的趋势。这就是品牌必须要重视的“粉丝经济”。正如《小时代》和郭敬明以非职业导演的身份一下子搅乱了职业导演的电影市场,而小米科技也傍着“米粉”成功上位一样。

  第三,无争议,无营销。

  很多企业都担心在互联网上会被消费者攻击,因为信息无限透明化了,其实这种担心都是多余的,在互联网时代,品牌“有性格”比品牌“完美无缺”更能赢得消费者的支持。

  如今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希望获得品牌的真实性,也就是“真性情”品牌,特别是80后和90后,他们认为“不装的品牌才是好的。”数字时代,所谓的品牌获了多少专利、得了多少奖,消费者已经不再关心,消费者关心的是你有没有性格。

  因为没有争议就没有营销,比如360跟腾讯的“3Q大战”,360和小米的斗争;再比如,京东大战苏宁国美如此等等,这就是数字营销的规则,企业要学会主动制造营销内容和话题。

  第四,企业需要学会实时化生存。

  数字时代,品牌是一种对话,品牌还是一种情绪,因此品牌要同消费者展开实时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创造品牌营销机会。

  企业一定要跟消费者进行实时的对话,比如星巴克的卖萌闹钟,让星巴克一直伴随消费者入眠,并在早上叫醒消费者去星巴克吃早餐;另外,品牌一定要能善于借助社会情绪,公众情绪来进行营销,才能收获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第五,内容营销影响消费行为。

  数字时代的重要趋势是广告公关化,公关内容化,营销内容化。因此,企业一定要输出自己品牌化的内容。全球的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现在有90%的企业和机构都在用内容营销,内容营销能够来产生3倍于传统营销的回报率。

  数字时代的内容输出更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正如很多消费者是通过一篇文章而不是通过一个广告了解公司。数字时代,消费者对品牌拥有支配权,消费者自己会创造对品牌的一些想法。因此,在数字时代做营销,要从产品到内容。

  随着数字媒体、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营销模式和方法都在发生变化,这让传统的营销模式面临极大的调整。不管是品牌,还是营销服务商,都要创新营销方法和模式。数字时代的营销,需要企业和品牌有更长远的规划,同时也需要有更贴合数字媒体特点的系统化思考。

更多营销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营销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