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宏碁财报巨亏业务重整 台湾IT企业弱势被放大

宏碁财报巨亏业务重整 台湾IT企业弱势被放大

2013-01-01 09:54:16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继HTC之后,另一家业绩快速下滑的台湾科技企业宏碁也陷入了空前的低迷。

  11月5日,宏碁披露最新一季财报,三季度大幅亏损新台币131亿元。当天公司宣布,董事长兼执行长王振堂请辞,宏碁总裁翁建仁(JimWong)将于2014年1月1日出任CEO。王振堂将继续担任董事长至2014年6月底,即任期结束。同时,宏碁经营团队规划出完整的重整计划,包括人力的精简。受裁员和重组消息影响,11月6日,宏碁股票重挫6.89%。

  IT评论人士孙永杰对记者表示,台湾IT企业集体低迷,或源于一直尴尬的市场位置。在产业规模上,台湾IT企业不如大陆企业盘子大,缺乏战略积累,更不具有立足大陆市场的规模优势;在创新能力上,又不如欧美企业。因此,在产业出现增长瓶颈时,台湾IT企业的弱势便被放大了。

  宏碁财报巨亏、业务重整

  11月5日,宏碁宣布,其经营团队已规划出完整的重整计划,董事会同时启动变革规划。其中人事业务重整计划,包括人力的精简、产品计划的中止、模具材料及法律费用的预留,其一次性成本约1.5亿美元。

  在宣布重组计划前,宏碁披露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大幅亏损新台币131亿元。这是自2011年以来,宏碁第五次出现季度亏损。

  根据财报,宏碁第三季度营业亏损新台币25.7亿元,加上受到提列无形资产损失新台币99.43亿元,导致税后亏损新台币131.2亿元,每股净损新台币 4.82元,前三季合计每股亏损新台币4.76元。由于裁员1.5亿美元的成本将反映在第4季,因此宏碁第四季度或将持续亏损。

  早在2013年6月,王振堂就在宏碁股东大会上向股东致歉,由于宏碁已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价也跌至10年来最低点,王振堂表示,“看到宏碁股价跌到如此之低,对我个人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据财报显示,2012财年宏碁净亏损29.1亿元新台币,2011财年净亏损66亿元新台币。当时,王振堂称,全球PC产业正在转型,企业经历阵痛,“但我们已对宏碁业务模式进行了一系列评估,企业很快会恢复,公司会调整产品线、强化品牌。”

  然而,又一季度过去,宏碁仍无复苏迹象,反而再陷巨额亏损。

  IDC 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销量再下滑9.5%。另有我国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当地调研机构DigitimesResearch称,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厂商10月份的出货量下降了18%,其中排名前三位的笔记本电脑厂商的出货量下降了14%。整个行业的萧条直接影响了宏碁的业绩。

  “尽管外界将全球PC产业的下滑部分归因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移动计算设备的兴起,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才是根本原因,而联想无疑充当了改变PC产业格局的角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IT评论人士孙永杰如此认为。

  他表示,在整个PC产业格局改变的形势下,坐上第一宝座的联想利用自身的良性(市场份额、营收和利润)增长将压力施与对手。

  华硕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台上网本,这种性能略微缩水、但是体积更加小巧、功能经济适用的电脑,一度引发了全球PC行业的效仿。但随着苹果iPad的逐渐风靡,上网本的便携优势不再,已经成为昙花一现的产品。

  规模和创新乏力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台湾出席华人企业领袖远见高峰会,为台湾创业创新界把脉,称台湾创业创新跟他一样,“病了”。

  李开复称,台湾的创新创业过去有很大成功,但是,曾是“亚洲四小龙”的领先者,继硬件之后,台湾的IT企业却连番错过了软件革命、网络革命、移动革命。

  在过去十年中,代工出身的台湾IT企业意识到自身短板,纷纷自立品牌,与曾经的代工客户展开竞争。以HTC、宏碁、华硕为代表的台湾消费电子品牌,依靠惊艳的创新成为业内佼佼者,并如此接近行业第一的位置。

  HTC凭借对智能手机的敏感,曾制造出全世界第一款搭载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在早期的安卓手机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2011年,HTC已掌控了美国五分之一的智能手机市场,仅次于第一位的苹果。

  同样,宏碁依靠早期的创新能力和成本优势,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脑厂商。但是,当消费电子产品逐渐成为普通廉价商品时,擅长低成本跟随者路线的台湾 IT企业在制造成本控制上的优势不再明显。随着大陆劳动力成本更低廉,台湾代工厂商纷纷在大陆设厂,台湾科技业出现了代工和品牌的分流。

  然而,多年的代工传统影响了台湾品牌的产品设计思维,在创新能力停滞的背景下,台湾科技品牌集体出现困境。

  孙永杰认为,在产业规模上,台湾IT企业不如大陆企业盘子大,缺乏战略积累,更不具备立足整个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和品牌背景;而在品牌建立,产品创新的能力上,台湾IT企业又不如海外企业,如苹果、三星等,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因此,在产业增长到瓶颈时,也就是要么拼规模,要么拼创新的时候,台湾企业的弱势马上就显现出来。

  台湾当地品牌顾问Mark-Stocker表示,台湾经济奇迹的简单公式,就是找到一个产品、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来,寻获大笔订单,然后再寻找另外一个产品重复这个过程。

  李开复在对比大陆与台湾的创业文化时称,在IT领域,台湾离大陆有很大距离。大陆市场巨大,创业者的成功欲望很强,有狼性。而台湾创业者的产品乃至视野似乎受限于台湾本地市场的“小”,只看台湾市场,创投环境也不佳,没有回报也就不想投资。他呼吁台湾要建立创新土壤。

  一家代工厂的设计师透露,曾经和华硕、宏碁的产品经理沟通,他们认为,“不用担心我们的产品形象”。另外,这些企业的项目经理,很多拥有工程师和研发背景,他们大多不相信公司内部的设计师。

  可见,台湾IT企业仍然在用性价比的思维来创建品牌,甚至是创新产品,这直接导致了其在产业变革时无力应对。

  “现在产业定局时间都很短,也很难再听见‘黑马’企业。一般像苹果具有创新的先发优势,以及三星具有全产业链规模优势的企业,才能在产业转型的激烈竞争中站住脚。”孙永杰表示,一旦产业转型,像联想这样的企业,有庞大的资源体系、雄厚的资金支撑,才可能成功;而台企没有资源也没有资金,会呈现惯性的下滑。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