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五粮液公车拍卖收官总计324辆 回笼资金3003万

五粮液公车拍卖收官总计324辆 回笼资金3003万

2014-01-01 10:22:02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1月14日,五粮液集团公务车拍卖收官,总计拍卖公车数量324辆,回笼资金3003万。五粮液拍卖公车,引发了公众对于国企公车购买、使用情况的关注。国企的公车有多少?这个数字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说法。昨日记者联系监管中央企业的国资委,对方表示并无相关统计数据。

  国企公车有多少?

  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桥的公车被拍卖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后自己将买车或租车上下班。

  阅读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高端白酒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更新版)

  实际上这场公车拍卖行为也并非五粮液“自发”,宜宾市国资委纪委书记罗景元对媒体表示,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五粮液的公车改革是顺势而为,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很有好处。

  虽然五粮液拍卖了公车,温州等地也早已进行了国企公车改革,但目前庞大的国有企业群体的公务车数量仍无相关数据,国有企业也并未像党政机关一样近年来逐步公开“三公消费”。

  此前报道称,一份中纪委、公安部、监察部和审计署的官方统计,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国有部门,公务车共5221755辆。这些车一年共消耗大约4000多亿元。

  在机关之外,国企的公务车有多少?这个数字却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说法。昨日,监管中央企业的国资委的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没有相关统计数据。

  监管部门频发相关规定

  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之一,国有企业的公车消费一直是重点监管项目。近年来,国资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等部门在多个规范央企领导职务消费的文件上都对此予以了规定。

  新京报记者查阅统计发现,自2007年起,见诸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相关规定约有六个。

  这些“规定”、“指导意见”大多规定了“亏损企业不得购买、更换”公车,以及“不得超标准”购车,但这些规定多数未列出具体标准。

  有些规定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以2011年开始见诸报端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为例,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该规定由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但相关报道均未披露其中细则。

  昨日新京报记者未在国资委官方网站上查到该文件。记者在百度文库中查到的一份该文件的影印本显示该《规定》有如下内容:“企业应按照不超过1人1辆公务用车的编制。企业主要负责人配备排气量2.5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38万元以内的轿车;企业其他负责人配备排气量2.0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辆购置税)28万元以内的轿车……”

  不过上述内容并未被核实,截至发稿,新京报记者未能从国资委相关部门核实到该内容。

  国企声音

  “监管资金方能有实质改变”

  在昨日北京市政协会议经济组小组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王府井百货名誉董事长郑万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国企公车只是国有资产监管缺位的一个表象,其内在在于许多国企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资金流向监管机制。

  “公众普遍认为,著名酒企前段时间拍卖企业公车。但他们是不是会在之后购买符合规定的车辆使用?甚至可能左手卖出,右手又买入。”郑万河指出,“这样一买一卖,又变相增加了成本。”

  郑万河表示,如果不对国有企业资金实行有效的监管,国企公车目前的状态仍然不会有实质性改变。而资金监管的方式,“就是要完善市场监督的力量。明确公司资金的来源与流向。”

  昨日,某国企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公车消费肯定是与自身经营情况挂钩,但国企存在的部分行政属性使得这一问题变得复杂。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