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我国电机能效提升成工业节能的重点

我国电机能效提升成工业节能的重点

2014-01-01 11:42:03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为完成和做好发电机能效提升和电机系统节能工作,淘汰低效在用电机,推广高效电机,电机行业专门成立了电机能效产业联盟,并通过了《电机能效提升产业联盟章程》。可见,我国已将电机能效提升作为工业节能的重点工作来抓,未来高效节能电机制造行业的发展将更加健全并有的放矢。

  高效节能电机市场逐步放量

  目前,工业领域电机用电量约占工业用电总量75%,电机节能已成为工业节能关键。随着节能减排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以高效电机为代表的节能设备在市场上备受关注。

  高效电机是指通用标准型电动机具有高效率的电机。高效电机采用新型电机设计、新工艺及新材料,通过降低电磁能、热能和机械能的损耗,提高输出效率。与标准电机相比,使用高效电机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效率可平均提高4%.

  我国早在2008年就将电机系统节能列入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之一,2009年又把高效、超高效电机应用列入惠民工程。而去年年初,又出台了《全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该计划提到,2015年,我国实现电机产品升级换代,50%的低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产品、40%的高压电动机产品达到高效电机能效标准规范;累计推广高效电机1.7亿千瓦,淘汰在用低效电机1.6亿千瓦,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技改1亿千瓦,实施淘汰电机高效再制造2000万千瓦。预计2015年当年实现节电8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能26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800万吨。

  去年8月,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宣布将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该计划拟用3年时间,提升全国电机能效,促进电机产业转型升级。年耗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的3万多家工业企业将是该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

  业内人士分析,据此估算,此番计划的进行,将带动高效电机及相关设备需求接近千亿元。随着能效提升计划的推进,高效电机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逐年递增。

  此外,中国电机出口也将逐渐放量

  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事传统电机生产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少,中国的电机企业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进口商。国内现有存量电机中高效电机比重不到5%,生产的高效电机主要销往国外。同时,高效电机在中国的应用比例目前仅为23%~25%.一位高效节能电机生产制造商告诉记者。

  电机能效缩短与国外差距

  我国已渐渐成为电机制造大国,掌握了高效及超高效节能电机生产技术,但从整体看,行业竞争力仍然较弱。电机用量大、能效水平低。

  目前我国总体能效水平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电机、变压器等耗电设备的能效使用,用量大,应用面积广,每年通过电机耗电的电量占全社会耗电的64%,工业领域电机能耗占工业领域总用电量的70%多,电机系统的能效消耗与国外比相差更多,大概在15%~20%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曾表示。

  按照GB18613-2012标准,我国目前生产和在用电机多为低于标准规定的3级能效电机。其平均效率为87%,而发达国家早已推行的高效电机效率已达到91%以上。另外,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在用电机中高效电机占比仅为5%左右。

  国内知名电机专家唐任远院士也曾指出:近年来,我国虽然在高效电机研发方面与国际水平基本保持同步,技术进步非常乐观。但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生产的IE3电机国内应用得太少,大部分用于出口。不难看出,我国在高效电机方面还存在巨大的挑战。

  未来,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电机及其系统节能技术研究,如研发高效节能电机;高效风机、泵、压缩机系统;高效传动系统;电机系统的合理匹配;电机系统节能的系统集成方案等。另一方面要制订电机系统节能相关导则、标准,如系统节能改造导则、专用领域的电机系统节能检测、评价标准等。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电机系统节能认证机构,如市场准入认证、节能产品认证、各类高效电机系统节能认证等。国家中小型电机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伟表示。

更多电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