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电梯吃人”事故引人深思 电梯风险越来越大

“电梯吃人”事故引人深思 电梯风险越来越大

2015-01-01 11:50:17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7月以来,全国就发生多起“电梯吃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2014年,我国电梯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时“电梯困人”等故障在各地时有发生。2014年,广州市、南京市、杭州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平均每天分别解救40人、28人、19人。

“电梯吃人”事故引人深思 电梯风险越来越大

  就电梯安全,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昨天发出两点特别提醒:2003年以后新增加的电梯比较多,这些集中增加的电梯将集中老化,安全风险会更大;目前新电梯比较多,但若不注重维修、保养等问题,老化的时间会更快,“未老先衰”,未来电梯风险会越来越大。

  维保

  15天维护保养一次 加大原厂维保力度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电梯事故原因比较复杂,有可能是设备本身有质量问题,但也可能是维保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日常保养十分重要,按照规定应每15天维护保养一次,但目前维护保养市场受低价竞争影响,服务质量低下。相关行业资讯可查询《电梯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维保是确保电梯日常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然而,当前电梯维护保养属于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现行特种设备安全法又偏重于对电梯制造、维保单位进行事前资质管理,而对日常工作并没有考核机制,部分维保单位通过降低服务质量,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导致“质次价低”的维保公司充斥市场,形成“劣胜优汰”效应。一些物业公司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维保公司,对电梯维保缺乏监督动力。

  它山之石:由于原厂维保具有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度高等特点,欧美发达国家原厂维保率非常高,美国高达80%,而我国原厂维保率仅占20%左右,生产厂商无法成为维保市场的主体力量。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有关部门有必要将电梯维保工作纳入电梯制造单位售后服务范畴,构建以制造单位为主的维保体系。

  检验

  增加安监人员数量 建立监督抽检机制

  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是各地质监部门的法定职责。但如果电梯通过了年检却出现问题,地方质监部门就面临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政府监管“大包大揽”也造成电梯管理单位、使用单位没有压力和动力去承担电梯安全工作,产生“政府依赖症”“年检依赖症”。特别是随着特种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数量却明显不足,传统监管模式已渐渐走入“死胡同”。

  针对政府监管职能错位问题,地方质监部门应在定期检验的基础上,建立监督抽检检验机制,工作重点从定检转向按比例实施的监督抽查,完成从“运动员”向“裁判员”的角色转变。以广州为例,广州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共安排1900万元专项抽查资金,重点安排监督抽查举报投诉较多、使用年限较长及公众聚集场所等电梯,覆盖电梯制造、维保、使用各个环节,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并定期向社会通报。

  救援

  全国统一号码96333 加强培训管理人员

  根据各地质检系统已建立的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信息,今年上半年建成运行的11个城市共覆盖了53万台在用电梯,处置故障23000多起,平均每天解救乘客120多人。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称,未来将加快在全国推广建设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一旦乘客困梯,在拨打物业、维保企业电话无果的情况,可以拨打公共服务号96333,由平台工作人员指挥就近的联合救援站实施救援。

  此外还要维护管理人员加强培训。荆州电梯事故的现场监控视频显示,事发时,有三名工作人员在电梯的顶部踏板附近。发现向柳娟被卷入电梯后,有工作人员试图将她拉出,但未能成功。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本该是一场可以避免的伤害,首先,工作人员已经提前5分钟发现了问题;其次,每个手扶电梯的下方都设有红色的紧急停止按钮,倘若商场工作人员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及时按下紧急停止按钮,也许被害人不必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赔偿

  可以效仿交强险 让受害者及时获赔

  电梯事故发生后,往往涉及人身伤害带来的大额经济赔偿。我国绝大部分电梯维保企业、物管企业均属小微企业,动辄百万元的经济赔偿很可能让企业破产。而受害者由于未能及时获得赔偿,延误治疗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垂直交通工具的电梯,可效仿机动车交强险,建立起电梯事故责任保险制度。在广东试点中,参保主体只需为每台电梯年投保100元,便可享受每台电梯累计300万元,每人累计100万元的保险保障。

更多电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