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肿瘤液体活检市场悄然成型 潜在市场可达数百亿

中国肿瘤液体活检市场悄然成型 潜在市场可达数百亿

2016-01-01 10:26:46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手段复杂多样,随着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肿瘤治疗已步入“精准医学时代”。业内人士认为,在基因组学及生物大分子技术日渐成熟的助推下,“精准医学”模式将使肿瘤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

中国肿瘤液体活检市场悄然成型 潜在市场可达数百亿

  我国正面临着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双重挑战。

  目前临床上肿瘤检测的手段主要包括: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液体活检(通过生物标记物如肿瘤细胞CTCS、蛋白质、ctDNA、RNA、肿瘤外泌体等)等。最常见的是组织活检,从患者身体上取一部分细胞或者组织,做全面深入的检查,最终确定病情。直到体液活检的出现,使检测血液中微量DNA的突变成为可能。

  液体活检是通过血液或者尿液等对癌症等疾病做出诊断,可以通过捕获进入血液或尿液等的其他细胞或DNA,较组织活检的优势在于非介入性、可重复性地抽取肿瘤样本,从而可以建立基因表达谱,靶向突变用药,快速判断治疗效果,并随肿瘤的发展而调整治疗方案。

  我国液体活检临床实验的适应症广泛,常见肿瘤均可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诊断与监测。少量体液、迅速检测、价格低廉,易活生物希望借此可以颠覆癌症检测方式。多家投资机构测算,液体活检的潜在市场可达数百亿元。

  2月14日,在2016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AAAS) ,易活生物CEO廖玮、易活生物首席科学家David Wong宣布,借助公司开发的基因测序技术,只需少量体液就能迅速检测出是否患有癌症。

  这一方法的原理是,通过一种高灵敏的手段捕获游离于血液或其他体液(如唾液)中的肿瘤碎片,进而检测其是否发生肿瘤突变,以提早发现癌症。

  廖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与传统的肿瘤检测方式相比,这种被称为液态活检方法,只需体外无创抽血即可检测全身肿瘤,从而规避了传统方式需要手术、穿刺取样的局限性。与此同时,液态活检还可缩短检测时间并降低检测成本。

  诸多国际医药巨头和风险投资者早已瞄准了这一炙手可热的领域,如强生下属子公司Veridex收购Immunicon的CTC(循环肿瘤细胞)业务、罗氏收购德国肿瘤转化和基因组学公司Signature Diagnostics。

  中国液体活检市场亦悄然成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47家公司在从事肿瘤液体活检,其中,26家公司选择ctDNA(循环肿瘤DNA)路线,9家公司选择CTC,代表性企业包括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燃石生物、普世华康等。

  JP摩根和高盛预测,液体活检在全球及美国的市场潜力将分别达到23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但这一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国信证券认为,液体活检将早于肿瘤早筛落地,为此,在同时考虑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未来检测单价以及患者年平均检测次数等因素后,预测中国液体活检市场在5-10年内的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

  但由于液体活检的准确性、价格、消费者接受程度以及国家审批等因素,新兴技术代替传统方法仍需时日。更多相关抗肿瘤药行业市场分析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抗肿瘤药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液体活检迅速崛起

  少量体液、迅速检测、价格低廉,易活生物希望借此可以颠覆癌症检测方式。

  廖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检测试剂盒已经开发完成,并通过台湾成功医院60例、四川华西医院50例和北京肿瘤医院150例临床样品的试验,与组织样本的符合率超过95%。”不过,临床实验目前仅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价格低廉也是该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廖玮介绍,实现自主生产后,每次检测成本价在100-200元。远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

  美国著名的肿瘤中心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主任医师兼首席医疗官约瑟·巴塞戈称:“液体活检可能永久改变活检方式,包括对治疗方案的响应、抗药性的出现,将来甚至还能用于早期诊断。”

  随着基因等新技术的成熟,以及检测成本的迅速下降,以癌症检测、治疗为突破口的精准医疗日渐火热。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了精准医疗计划,并从2016年财政预算中为精准医疗项目划拨2.15亿美元经费,其中,肿瘤治疗被选择成为精准医疗计划的短期目标。而在2015年2月8日白宫官网发布的相关细节中,肿瘤治疗计划的四大举措之一就是:美国将使用“液态活检”血浆开发新方法来评估治疗反应以及抵抗可能的耐药性。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也启动“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研究包括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建立基因组健康档案及针对重要慢性病的遗传信号开展预警研究等。业内人士认为,在基因组学及生物大分子技术日渐成熟的助推下,“精准医学”模式将使肿瘤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

  一位多年从事基因研究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液体活检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肿瘤碎片(如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其优势在于非介入性、可重复性地抽取肿瘤样本,从而可以建立基因表达谱,靶向突变用药,快速判断治疗效果,并可随肿瘤的发展进而调整治疗方案。

  据了解,液体活检CTC技术相对成熟。一代CTC技术在2004年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是行业的金标准。为了解决一代CTC技术灵敏度不高且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等缺点,二代CTC及ctDNA技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二代液体活检技术还有待成熟且没有统一的标准。

  廖玮指出,相比于传统的活检方法,液体活检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成本更低的优势。

  以成本为例,根据美国Medicare对肺癌穿刺活检开支的分析,普通穿刺开支为8869美元,约20%的穿刺活检会导致并发症,穿刺活检与并发症治疗的开支将达到37745美元。对医疗保险来说,平均每次穿刺活检的成本为14634美元。但一代CTC技术Medicare报销额度为369美元。二代CTC与ctDNA技术开支约在800-1000美元。由于是抽血检测,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从成本的角度,医疗保险有较大的动力推动液体活检的CTC与ctDNA技术对穿刺活检技术的替代。

  200亿市场潜力

  J·P摩根将液体活检分为早期筛查、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患者病情检测4个细分领域,预计全球市场潜力为230亿美元;高盛也将液体活检应用分为4个领域,预计其在美国的市场潜力可达到140亿美元,并预测该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

  国信证券测算,中国液体活检的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其测算依据考量目标患者、渗透率、终端价格和年检测次数。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医疗水平差异很大,而且医保经费紧张,短期内是不太可能覆盖这种新的检测技术,保守预计该技术在未来5-10年的市场渗透率为50%。”

  据了解,目前一代CTC系统CellSearch在医院终端每个CTC检测价格为4000-5000元。随着未来越来越多二代CTC与ctDNA技术的介入,检测的终端价格有望降为2000元。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液体活检临床实验的适应症广泛,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均可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诊断与监测。在我国存量肿瘤患者中,适合使用液体活检技术的肿瘤病人至少为542万人,占比达到72%。国信证券预计液体活检的目标患者人数为500万人。

  “假设每个患者一年平均进行4次检测。因此,预计我国液态活检的市场容量为500万(目标患者)×50%(渗透率)×2000(终端价格)×4(年检测次数)=200亿元。”国信证券研报指出。

  中国液体活检市场也在近两三年内悄然成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部分企业保密无法统计),中国目前约有47家公司从事肿瘤液体活检,其中,26家公司选择ctDNA(循环肿瘤DNA)路线,9家公司选择CTC,代表性企业包括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燃石生物、普世华康等。

  以普世华康为例,其称为premid的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突变点位和游离于血液中的肿瘤DNA碎片(ctDNA)实现诊断。普世华康总裁王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检测可以帮助消费者提前3-5年发现癌症的踪迹。”

  除了超早期预警癌症外,Premid也可评估治疗效果及复发监控,据悉,普世华康监控癌症复发的产品共有三个,分别为突变复查及定量分析、肿瘤复发监控(首次、复查)。普世华康提供给记者的产品目录显示,目前总计可检测18种常见肿瘤、49个肿瘤基因和298个突变点位,以及肿瘤的复后监控。

  仍需市场考验

  由于液体活检的准确性、价格、消费者接受程度以及国家审批等因素,新兴技术代替传统方法仍需时日。

  从技术角度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液体活检的难度更高。如肿瘤碎片在患者的血液中的含量极低,大约每100万个血细胞(约1ml血液)中才混杂着1个肿瘤细胞。因此从血液中捕获CTCs的技术难度极高。

  此外,出于中国人群数据的缺乏,检测的准确性一直难尽人意。以某公司检测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其中一例检测的结果显示,某消费者被提示患膀胱癌的概率为3%,这一概率的指导意义并不明显。

  价格也是消费者暂时顾虑的因素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液体活检的价格普遍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之间。

  而政府对此类新兴技术的审批趋于严格,至今没有癌症早筛产品获得国家食药监局审批通过,所有市场上的检测产品在本质上仅有辅助、参考价值。基于上述原因,癌症基因检测市场尚未进入“正轨”。

  不过,尽管处于市场初期阶段,易活生物仍然计划开展大规模生产销售。

  廖玮介绍, 肺癌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由试剂和耗材组成。现在已经可以小批量生产试剂盒,在GMP厂房建设好之后,即可进行大规模量产,年产量最高可到五百万份。

  “目前计划股权融资五千万元人民币,2016年该产品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并可望获批上市,同时产品可售于科研机构用于研究。预计到2016年夏天,工厂就能大批量生产出颠覆性的肿瘤基因检测设备和肺癌检测试剂。2016年6月,我们计划在美国芝加哥ASCO会议上发布第一代官方产品并正式进军市场,并计划于2017年将产品推广到全球其他地区。”廖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更多肿瘤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肿瘤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肿瘤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