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none)

(none)

2016-01-01 10:26:03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2016年,国内影视演员片酬呈爆炸式增长,曾经央视新闻频道还播出“天价片酬”专题新闻,就国内演员高片酬现象做了报道和点名批评。显然,这是一场烧钱的游戏,被资本驱逐,被市场裹挟;这更是一个充满病态的电视剧生态圈,有人受益,有人失意,有人在投机,有人想改变,却总是无奈……

电视剧

  片酬疯涨

  制作方和电视台接盘

  有人戏言,如今能跟房价涨幅比拼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演员片酬。以2016年投入拍摄的“剧王”《如懿传》为例,仅周迅一人片酬就达9500万元,再加上霍建华,两位主演的片酬就达到了1.5亿元。

  像周迅、霍建华这类一线明星所开出的价码,在电视剧行业内并非孤例。据业内公布的报价单,2016年电视剧演员片酬的最高报价要数吴亦凡的1.2亿元,周迅以9500万元紧随其后,而鹿晗9000万元、Angela baby(杨颖)8000万元、杨洋7000万元的片酬也毫不输阵。相对于2015年赵薇在《虎妈猫爸》中的4000万元,孙俪在《芈月传》中的6000万元,这些价格几乎是翻了番地上涨。

  演员片酬疯涨,最崩溃的莫过于电视剧制作公司,因为这意味着电视剧的预算成本变高。在电视剧制作体系中,除去部分专为电视台、网站定制的电视剧能拿到先期预算资金,一般都是由制作公司先期垫付成本预算,在成片完成后才卖给播出平台。按照国内目前的预算比例构成惯例,制作预算至少要达到同等比例或者更高,才能保证剧作品质。如此一来,《如懿传》预算总额至少在3亿元以上。

  除了制作公司,播出平台作为购片方,也深陷烦恼之中。制作预算增加,导致剧作身价提高,进而导致购剧价格猛涨。据了解,一线卫视2016年购剧资金规模基本维持在20亿元上下,以一线大剧价格售价超过3亿元、顶级制作售价超过5亿元来计算,一线卫视一年最多也只能购买三五部大剧。据了解,为了抢下一线大剧的独播或首播权,2016年江苏卫视投入15亿元用于购剧,浙江卫视的购剧预算达到20亿元,较此前翻了三倍,而东方卫视影视剧中心虽未公开具体费用,但对外公布采购经费较前年增加了35%。

  当一线大剧的价格以3亿元起步,盈利模式单一靠广告招商支撑的播出平台,也只能“打碎牙齿往里吞”了。

  广告主倒逼

  电视台购剧先“看脸”

  “这么多年大家都在看着片酬涨,行业内部各种协会也都号召抵制高片酬,但片酬依然不降反涨,说到底是因为做剧的人并没有最终的决定权。”青春武侠剧《惊天岳雷》制片人钱晓鸿直言,在现有的电视剧购销体系中,制作方要考虑电视台的类型偏向,电视台则要迎合广告商的需求,“对广告商来说,他们看重的就是明星的号召力和可以直接转化成购买需求的可能,相对于制作水准和剧作品质,一部剧是否有大明星参演才是最关键的。”

  这种潜在的商业逻辑最终层层倒逼,使得电视剧制作方需要考量市场的需求,并根据电视台的建议采用明星阵容。钱晓鸿所在的山东影视此前以农村题材剧和正剧著称,过去多年并不太注重使用明星,而更加强调演员演技和制作水准,这两年在业内有“良心制作”之称的正午阳光团队早年间就长期隶属于山影,钱晓鸿也曾与该团队有过多次合作。“完全不用明星,只采用实力派演员的做法,不是没有,但常常得不到市场的良性反馈。”钱晓鸿举例说,在靳东还没有大火前,正午阳光曾以其为主角拍摄了《到爱的距离》,剧作品质没有问题,但播出后并未引起太大反响。

  “正午阳光这两年的爆款剧,不管是《琅琊榜》《伪装者》,还是《欢乐颂》,都是以胡歌、刘涛等明星来带新人的方式,而非全部采用新人演员。”钱晓鸿说,这种做法满足了电视台和广告商的预期,保证剧作能够顺利卖出,“说到底,做剧卖剧是一门生意,而并非只是为了艺术。”他表示,自己这两年经手的项目也开始“转向”,“即使有些年轻演员在演技上不成熟,但他们有市场号召力,会让剧的卖相更好。”

  网站入局

  热衷哄抢明星爱烧钱买剧

  除了传统电视剧购销体系的“唯明星论”,助推演员片酬的另一股力量来源于视频网站。

  从《甄嬛传》30万元一集的网络价格,到如今《如懿传》900万元一集的网络售价,视频网站堪称播出平台中的最大金主。在年底各家视频网站的招商会中,一线大剧的身影也处处闪现,仅腾讯视频一家就宣布将在明年网络独播或网台联播近20部一线大剧,包括剧王《如懿传》、孙俪新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鹿晗电视剧首秀《择天记》、杨幂新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及《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盗墓笔记之云顶天宫》等。

  “在传统的电视剧购销体系中,如果说电视台形成一种约定来抵制高片酬,也许还是可行的。但是视频网站一入局,再高的片酬都有人接盘,就很难再有回落。”某地方卫视电视剧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这两年开出天价片酬的演员和明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站推崇的“IP剧”模式(根据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这类‘IP剧’几乎都青睐年轻明星,虽然故事和制作都欠火候,但网络受众群就是愿意追明星。”

  这些年轻明星虽常被冠以“面瘫演技”,但却被视频网站视作“流量担当”,只要有他们主演的电视剧,往往都能赢得超高点击量。“这种取向很难说不对卫视产生影响。”某卫视内部人员直言,流量高,广告主自然偏向网络,而卫视为了留住广告主,也只能采取与网站相近的购剧策略,“过去我们有些剧虽然品质好,收视率也高,但被广告商认定为收视群体过于老化,很难通过广告回收成本。要想改变买剧赔钱、实现电视台的盈利,就必须以年轻的明星为主打,吸引年轻观众,让广告主认可电视的收视群。”

  而正是在这种竞争中,有收视号召力的明星,成为一种有限的吸睛资源,被追逐,被“哄抢”,片酬自然不断上涨,制作费随之不断提升,购剧价格亦随之不断走高……如此,最终陷入一种难以破局的恶性循环。

  不过,这场资本逐利的游戏,很难说是稳赢不输,而更像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以前我们买一线大剧,其实都是亏本做生意。”在前天的搜狐WORLD大会上,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直言,单靠烧钱买剧已经走不通了。搜狐视频这两年转而发展自制剧,《无心法师》《法医秦明》《匆匆那年》等剧不仅助推了新人演员的出现,而且收益良好,“自制好剧和良心出品才是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明星片酬高企的连锁效应已经影响到整个产业链,腾讯、乐视等影视平台公司相继指出“虚高片酬”引发产业链前端环节的网络文学改编版权(IP)价格虚高,制作成本整体虚高,乃至影视作品的交易成本和后期营销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更多相关电视剧行业资讯分析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电视剧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更多电视剧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视剧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电视剧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