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用水量及污水排放量也大幅度增长。纺织印染行业作为传统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之一的同时,其排放污水量幅度也在大幅度的增长,对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印染废水处理备迫在眉睫。
据中国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在重点调查工业行业中,纺织业是排污大户。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全国41个行业废水排放中位居前列,而其中印染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水排放占纺织废水排放量的七成以上。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纺织产业的废水污染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解决的地步。
此外,作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的纺织工业还消耗了巨大的水资源,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重点行业工业污染防治报告》,在生产同类单位产品的情况下,我国印染废水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是国外的2—3倍,用水量则高达3—4倍;同时,印染废水不仅是行业主要污染物,印染废水所产生的污泥处理起来存在问题。
这其中,印染材料的前处理由于使用到大量烧碱,造成的污染尤其严重。“染色前需要用烧碱处理,用蒸汽把它蒸硬,然后,再用盐酸把这些烧碱中和掉,这就排放出大量废水。”曾经在印染企业一线工作多年的河北纺联物资供销有限公司驻津办事处经理高忠强说。
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纺织产业的废水污染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解决的地步。面对问题坐以待毙,一直以来就不是我国的分格。因此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2016年底前取缔“十小”企业。
上文所说的“十小”企业便是指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十小”污染生产项目。当然,作为“污染大户”的印染必存其中。自国务院要求2016年底前取缔“十小”企业以来,各省纷纷采取相关措施或取缔或转型印染行业。
面对整个印染行业的废水污染之痛,印染企业纷纷探索解决之道,在生产设备、环保工艺、管理方式等方面努力创新,向设备、技术和管理要效益,致力于实现印染产业绿色高端、世界一流的目标。
引入先进设备——“现在印染行业对环保的要求比较高,企业必须严格把控生产的各个环节,顺应行业趋势,特别是在环保装备和技术上都要达到领先水平。”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院长、省印染行业协会会长胡克勤表示。
开发节能技术——一直以来,污水处理是制约印染产业绿色发展的难题之一。因此,部分纺织工业研究院正在联合高校、企业,研发推广少水、无水的染色印花技术和工艺流程,相关企业也在研发推广低能耗的环保技术,打算从源头上扼杀污水。
研制生物酶——由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宋诙研究员领先开发的生物纺织酶技术,在印染材料前处理过程中代替烧碱,可极大减少废水排放,并节水节电,被业界评价为我国印染行业的又一重要技术创新。
“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是企业的基本功和准入门槛,技术进步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印染行业将继续保持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将继续深入推进,更多的企业采用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低浴比的染色技术和印染废水、废气治理及回收利用等技术。采用环保、节能、短流程、数字化监控与智能化的染整设备,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在节能环保的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印染行业健康绿色发展。
【印染废水】印染废水是一种有机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成分复杂、难生化降解的工业废水。是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印染废水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1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成为废水。
更多印染废水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印染废水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