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电动物流车首进新能源推广目录 市场前景仍不明朗

电动物流车首进新能源推广目录 市场前景仍不明朗

2016-01-02 09:16:41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时隔9个月,工信部近日终于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4批)(以下简称推广目录),其中共有678款车型入选。值得关注的是,178款电动物流车首次进入推广目录,使得今年处于停摆期的电动物流车终于迎来曙光。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纯电动物流车产量近4.5万辆,大约占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3%,由于今年前三批推广目录均未将电动物流车纳入其中,导致今年的电动物流车市场直线降温。

电动物流车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NBD汽车,今年前10个月,纯电动专用车(包括电动物流车与环卫车)的产量约为1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产量中的占比不到3%,远低于此前的预期。

  “但在入选了这批推广目录之后,今年12月,电动物流车将迎来一个爆发期。”崔东树表示。

  电动物流车受政策影响大

  今年1~3月,工信部连续发布了三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但从4月开始,受“骗补”调查影响,新一批推广目录暂缓推出。随之,被视为骗补重灾区的电动物流车市场进入动荡期。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电动物流车的产量大幅攀升,去年12月份甚至达到了2.36万辆。不少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的电动物流车市场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甚至有研究机构预测,2016年的电动物流车市场整体产量有望突破10万辆。但由于第四批推广目录延迟到来,今年前10个月,纯电动专用车(包括电动物流车与环卫车)的产量仅为1万辆。

  “电动物流车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未入选新能源推广目录意味着拿不到补贴。”崔东树直言,在此情况下,一些车企不敢大规模生产。

  NBD汽车了解到,今年1~10月,不少物流车与客车企业都握有足够的订单,但由于政策靴子迟迟未落地,只能停产。

  “除受骗补影响外,电动物流车技术不达标也是一大原因。”一位客车企业内部人士告诉NBD汽车,电动物流车的技术不成熟,必须按照新技术标准去调整产品。

  2015年底,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申报工作,对新能源专用车、货车的推荐车型定下了相关指标要求:电池系统占整车质量不超过25%及吨百公里耗电量不超过10kwh。受制于以上两个条件的限制,不少电动物流车车型都未能达标。

  “事实上,经过了技术调整,许多电动物流车仍无法达到相关技术指标,但由于企业库存无法消耗,加上市场有一定需求,第四批推广目录就入选了一些技术较成熟的车型。”上述客车企业内部人士表示。

  市场前景仍不明朗

  如今推广目录落地,受这一利好影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今年12月,电动物流车将有一个爆发趋势。

  此前,有关机构预测,2017年,我国电动物流车市场或将达到15万~20万辆,2020年销量有望攀升至50万辆。未来5年,国内电动物流车产销量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超50%,增量规模将达百万辆,如果以每辆均价20万元计算,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

  “电动物流车市场主要靠补贴而繁荣,新的补贴标准政策尚未出台,按照不断退坡的补贴方案,电动物流车市场是否能继续保持高增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上述客车企业内部人士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我国电商市场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公司都开始尝试使用电动物流车,这个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面临高额的采购价格,以及包括配套设施与售后服务在内的一系列掣肘,电动物流车市场要保持高速增长仍面临不小挑战。

  “电动物流车的技术瓶颈必须要取得突破,这是重中之重。”上述客车企业内部人士表示,车身质量不够稳定、电动物流车电池损耗大、保值率低等问题是企业当下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更多相关电动物流车行业资讯分析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

更多电动物流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动物流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