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低价航空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坐飞机出行,我国民用航空客运量也不断增加,2016年我国民用航空运行数据及准点情况分析详情如下。
民航局最新发布的《2016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中显示,我国境内民用航空机场达到了218个,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达到10163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国际航线首次突破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9.3%。
此外,2016年全国民航完成飞机起降923.8万架次,比上年增长7.9%。我国境内的机场当中,北上广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吞吐量的三分之一。
根据民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拟年均成长10.4%,从2015年的4.4亿人次增至7.2亿人次;计划至2020年新增布局一批运输机场,建成机场超过50个,运输机场总数达260个左右;布局建设一批通用机场,达到500个以上。计划至2020年航班正常率从2015年的67%提高到80%;平均延误时间从23分钟降为20分钟。
坐飞机最怕的就是航班延误。但如今飞机晚点跟堵车一样,成为常态了,民航局未来如何解决飞机晚点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航班准点率有所提升,但和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对此,部分参加“两会”的民航系统人大代表认为,可以通过优化空域管理的办法,进一步释放民航运输生产力。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面对航班晚点,冯正霖说,“这个问题大家确实有不满意的,包括我以前也不满意,现在也不满意。”他介绍,航班正常率是一个非常复杂、多种因素构成的问题,它包含了天气、军事活动、机场、航空公司、地服、空管等。
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天气、机场、航空公司、地服、空管是影响航班正常抵达的主因,2016年航班正常率达到了76.4%,比2015年提升了8.4个百分点。
航空公司和空管系统的影响因素均下降到10%以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但还有空间可挖。
全国人大代表、东航集团总经理马须伦表示,从国际比较看,中美两国的飞行情报区面积相当,但中国的年旅客运输量只有美国的1/3。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美国的航班正常率已经达到81.7%,与之相比中国仍有差距。
马须伦说,航班出现延误,有不利天气的因素,也有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因素。近年来通过加强机制建设,航空公司自身因素造成的延误在延误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不到10%。
全国人大代表、吉祥航空董事长王均金之前曾提出优化我国民航空域资源的配置问题。王均金说,我国现行的空域资源管理制度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发展。
马须伦表示,长久以来,我国关于空域管理的基本法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建议在统一立法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空域管理委员会,负责受理和审批各类空域使用申请,监管空中交通流量。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民航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民用航空市场发展空间可期,有了十三五规划的指引,未来我国航班准点率一定会有效提升。
更多民用航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民用航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