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互联网、大数据、消费主义与信息社会正不断重塑人与物、人与系统、人与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在医疗健康领域,这体现为智能终端数字产品、网络平台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变应性鼻炎作为常见过敏性疾病,因治疗周期长、方式有限、病情反复且易引发其他病症,影响着全球10%~30%人口的生活质量,亟需更优的健康管理方式。洗鼻器作为科学辅助治疗手段,能有效预防鼻炎、提升治疗效果,但传统洗鼻器行业受使用场景和造型限制,难以满足当下患者需求。基于此,以 ViP 设计法则为指导,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护理情境对洗鼻器进行设计重塑,成为提升患者护理体验的重要方向。
变应性鼻炎患者面临诸多困扰,睡眠问题、非鼻部症状(如口呼吸、咽喉痛、记忆力下降等)、鼻部症状(如鼻痒、鼻塞、鼻涕等)以及日常活动受限和情绪问题,均对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过敏源、症状等因素复杂,许多患者难以实现有效症状控制,因此变应性鼻炎防治需要辅助或替代手段。
洗鼻作为古老的上呼吸道护理实践,19 世纪末被西医采用后在全球流行,通过手动或电动洗鼻器冲洗鼻腔,可软化污垢、排除异物,生理盐水还能杀菌消炎,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阻隔药物前洗鼻能提升治疗效果。但洗鼻器在我国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尚未形成使用习惯与群体认知,用户多集中在老年人与儿童,年轻患者因工作、学习等原因常选择药物治疗或拖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腔护理需求源于病症,影响其交互行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患者的个人预防意识、病症、环境等方面变化,使其难以及时进行鼻腔护理,外出体验差。在洗鼻器使用情境中,前期准备复杂、中期体验差、后期收纳清洁难,导致用户感知差,不方便进行鼻腔清洗。
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与洗鼻器使用习惯是促进变应性鼻炎患者健康的重要方式,这需要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以促进其长期洗鼻。洗鼻器在居家与公共场景中存在使用、携带与静置三种状态,传统洗鼻器多服务于单一对应场景,导致场景变化时服务体验不连贯。
ViP 产品设计法则以情境为驱动、以交互为中心,立足当下设计问题,关注未来情境,鼓励创造产品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意义,其三层模型包含产品层、交互层和情境层。通过该法则介入洗鼻器设计研究,可基于这三个层面分析、过去解构与未来情境构建,得出洗鼻器的交互特质与产品特质。
现有电动洗鼻器有脉冲式、喷雾式和动力吸力式三种模式,市场上以脉冲式和喷雾式为主。喷雾式通过电机加压将水流经细小针孔雾化,能清洁浅鼻腔,但对鼻腔深处效果差,使用不当会导致呛水;脉冲式通过电力将盐水送入鼻腔,从一侧进另一侧出,能深入冲洗鼻窦,效果最好,但对水流强度控制要求严格,过强易呛水,脉冲频率不正确会致使纤毛脱落。
对市场上销量靠前、形制和功能模式具代表性的几款洗鼻器从造型、模式、供电、配置、尺寸、质量与水箱容量七个维度分析发现,水箱容量与模式选择决定洗鼻器尺寸与造型;供电方式以电池为主,满足移动出行需求;洗鼻盐或洗鼻液配置影响用户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喷雾式和脉冲式洗鼻器最大不同在于喷嘴和水箱,因功能效用不同,脉冲式对喷嘴长度和角度要求更高,水箱较大且多在底部;喷雾式水箱承担收集废水和储存药液功能,多在上端。
《2025-2030年中国洗鼻器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洗鼻器虽提供多种选择,但仅满足单一对应场景需求,随着生活场景复杂化,患者对产品层体验需兼具包容性与高效性。且洗鼻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用户持续使用,培养习惯,因此洗鼻器需打破传统工具属性,转向服务属性,提升患者健康素养。
洗鼻器与患者的交互体验集中在五个维度:(1)操作易用性,洗鼻器需握持舒适,功能按键布局与操作提示及时有效,界面简洁;(2)体验舒适度,洗鼻时的噪音、水温、冲洗模式影响体验,需针对不同年龄层患者提供对应模式与产品;(3)清洁效果,喷雾式对鼻腔深处清洁效果较差但温和,脉冲式清洁效果最好但易使患者呛水;(4)便携与收纳效果,传统家庭型洗鼻器便携性差,导致患者移动出行时洗鼻依从性低;(5)清洁蓄能,清洁难易程度与耗电量是阻碍患者使用的主要障碍,家庭式洗鼻器储水量大但清洁难度也大,且需插电使用。不同类型洗鼻器产品具有不同的交互优势与劣势。
基于对洗鼻器产品层与交互层的解构,可推导出当前洗鼻器产品设计背后的情境特点:(1)国内患者群体暂未形成洗鼻习惯,市场狭小;(2)移动场景的复杂性与家用场景存在功能矛盾,单一的家用场景更易满足患者功能需求;(3)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老年人与儿童易被关注,青年群体易被忽视。这些特点导致当前洗鼻器使用场景、品类和功能均单一。
ViP 设计法则将情境因素分为发展、趋势、状态和原理四类,区别在于稳定性,较稳定的为常态和原理 / 原则,变化的为发展和趋势。从生理、心理、文化、科技、统计、社会学和经济七个领域采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情境因素,标注类型并按类型与领域归类,得到其情境现状类型的领域矩阵。分析不同情境因素间的相关性与因果性,推导出六个情境趋势:不确定因素增加;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家用医疗普及;产品利用率降低;隐私化与公开化冲突;技术进一步整合与细分。洗鼻器设计建构需利用积极情境因素,预防消极情境因素。
以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对情境因素归类,得到四类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情境。通过十字图划分情境与用户,第一象限是有文化冲突和被动应对的 “以一种放任自由的心态对待鼻炎” 的用户,接受干预和行为劝导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产品目标确定为 “让患有鼻炎的年轻人无拘无束”,即在尽可能不被束缚的状态下实现洗鼻行为。洗鼻器的产品特质为阳光、自信、温暖,交互特质为参与感和亲和力,以带给患者相应感受。
“自由” 既指为变应性鼻炎患者塑造随时使用洗鼻器的工具 “自由”,也指促进其健康 “自由”。确定患者与洗鼻器所处情境与状态,构建不同情境下的联系。传统洗鼻器因尺寸过大、需排出废水及前期盐水配比准备等因素,限制患者在家庭场景使用。塑造 “自由者” 角色打破此限制,赋予患者移动出行及户外使用可能。同时,利用行为触点强化服务,培养患者洗鼻习惯,促进健康,实现健康 “自由”。
通过满足患者不同情境需求实现全场景服务,利用模块化设计完成分布式护理。患者与洗鼻器均有 “静” 与 “动” 两个状态,患者静态包括处于固定场景和自身静态,动态包括使用时动态和处于移动场景;洗鼻器静态指非工作状态和静置在固定场景的稳定状态,动态指工作状态和被携带或运输的移动状态。针对不同情境下患者和洗鼻器的状态与需求,对洗鼻器进行功能分区,以满足全场景服务与护理需求。
洗鼻器设计实践为洗鼻管理产品,包括一个洗鼻管理机、一个手持洗鼻器、两个喷头(雾化式和脉冲式)及小程序。洗鼻器承担主要洗鼻任务,模块化设计可切换喷雾式和脉冲式洗鼻模式,脉冲式需水量大且多在固定场所(家)使用,借助管理机操作。管理机负责洗鼻前期工作及辅助脉冲洗鼻,包括收纳洗鼻盐、喷头和变应性鼻炎治疗药物,通过操作面板完成前期准备,提高效率,还可收纳充电桩和水管,配合洗鼻器蓄能。小程序辅助移动管理和知识科普,反馈使用记录和电量状态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通过科普提高健康素养,还可远程操控管理机。三个产品形成闭环,介入患者固定和移动场景使用,提高使用频率,促进健康。
从患者需求出发,坚持 “以人为本” 设计理念,使洗鼻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兼顾情感需求,增强人性化设计,提高患者使用主动性和参与感。减少患者在公共场所使用时的不安心理,提高便捷性,增加使用可能性,使流程清晰,让患者与产品处于彼此尊重状态。
产品特质和交互特质服务于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的愿景,通过暗示效应赋予产品象征表达以适应情境需求。产品主色调为白色,营造干净、明亮氛围,蓝绿色为辅助色,象征冷静与健康。材质选用塑料中的亮面材质与半透明磨砂材质,磨砂材质减少锐利感,增加柔和氛围,提高亲和力,亮面提升自信表现力。交互形式上,模块化设计区分室内与户外需求,户外使用温和的喷雾式洗鼻器收集废水,增加亲和力,小程序科学管理洗鼻用药,增强自我健康参与感。
综上所述,变应性鼻炎的健康护理是重要的健康问题,洗鼻器行业作为科学护理工具对患者健康有积极干预作用。基于 ViP 设计法则流程,解构和建构洗鼻器、患者与环境三者关系,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健康护理进行干预设计,最终通过多模块洗鼻器设计、电子健康管理小程序嵌入全场景,简化洗鼻步骤、弱化阻碍、强化需求、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感,帮助患者建立洗鼻习惯,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为未来医疗健康产品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更多洗鼻器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洗鼻器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