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国际上著名的艾灸疗法主要材料,在健康领域和美容领域的消费成为热点。我国艾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地,以下是艾草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艾草170余种,被称为艾叶的同属植物有20多种。艾草行业分析指出,由于艾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很多商家将一些不合格的艾产品出售在各个市场。
艾叶从传统上来说,一年可以收三茬,但是用于制作艾产品一年收一茬为最佳,《荆楚岁时记》记载着: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以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所以说,端午的时候采摘艾草收以打绒,其燃烧值最高。艾草行业现状指出,现在一些产地,因为销售好,艾叶需求量大,一年收3茬,甚至4茬,这样直接会降低产品的效果。
艾叶再生能力强,类似其他草类药材,能收多次。河南产区为例,一年产新四茬,通常第一茬在农历三月初,第二茬在端午节,第三茬在中秋节前后,而最后一茬在中秋后。平均亩每亩产干全草约1000公斤,纯叶约600公斤左右。
截止2019年,我国艾灸市场规模约370.5亿元,同比2018年的314.7亿元增长了17.73%,
仅河南南阳艾草全产业链注册公司就有1029家,包括加工企业326家、销售企业547家、艾灸馆26家、艾草行业技术培训机构4家;网络电商遍及全国各地,预估3000余家,其商户80%在南阳,年销售额达80亿元,带动艾草种植20万亩,野生艾草开发利用12万吨,促进近10万户艾农增收。
制品种类也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致使尚未有名牌、品牌企业诞生。建议加快艾叶行业标准制定,培育几家龙头企业,争创名牌、品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带动行业朝优质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艾草产品无法步入各大药店,极大地压缩了应有的利润空间。相反一些拥有中医药生产牌照的企业,倒是靠着“贴牌”大发艾草之财。据随着大中医文化在不断升温,未来几年艾草行业将迎来一个历史发展新机遇,预计到2024年我国艾草产量将达到5.74万吨,以上便是艾草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艾草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艾草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