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捞业是利用各种渔具(如网具、钓具、标枪等)在海洋中从事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捕捞活动。是海洋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捕捞海域距陆地远近,分为沿岸、近海、外海和远洋等捕捞业。以下为海洋捕捞市场占有率分析。
随着海水养殖在全球海洋渔业生产中比重的逐渐提升,其将成为未来海水产品的重要来源。我国海水养殖业较发达国家仍处低水平,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创新养殖技术和养殖品种、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实现海水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
通过对海洋捕捞市场占有率分析,目前由于近海渔业资源开发趋于饱和,主要海洋国家逐渐将渔业发展范围延伸至远洋,导致全球海洋渔业资源压力急剧增大。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鱼类种群状况进行评估后发现,28.8%的鱼类种群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完全开发的种群占61.3%、低度开发的种群占9.9%;占世界海洋捕捞渔业产量24%的十大最多产鱼种中多数处于完全开发状态,已丧失增产能力,主要有秘鲁鳀鱼、北太平洋狭鳕、大西洋鲱、大西洋鳕、日本鲭和鲣鱼等;由于市场需求量巨大,七大金枪鱼物种中超1/3的种群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据FAO统计,2012年全球约有472万艘渔船,其中有近70%用于海洋作业。数据显示,中国的海洋渔业捕捞船数量逐年递减,2010—2012年实现渔船数目5%的净减少;日本受减船计划和海啸灾害的双重影响,其海洋渔船数量在2011年迅速下降;挪威、韩国及欧盟各成员国渔船数量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总体而言,海洋渔业发达国家减船趋势明显,这一趋势也反映出世界海洋渔业增长方式正在从产量增长型转向质量与效益并重型。
从海洋捕捞市场占有率来看,在世界水产养殖总量总体上升的大背景下,海水养殖产量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7年的2 000万t增加至2012年的2 470万t,增长幅度高达23.5%。但与内陆养殖相比,海水养殖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都未占据优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受技术限制影响,多数国家倾向于内陆养殖。尽管海水养殖鱼类仅占养殖鱼类总量的13%,但其产值却占养殖鱼类总产值的30%,这是由于海水养殖中有很大部分鱼类的单价远高于淡水养殖鱼类,如鳟鱼、石斑鱼等。
海水产品是人类粮食安全和营养供给的重要保障,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均海水产品年消费量已增至20 kg左右,实现巨大飞跃。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渐缩小和发达国家人均海水产品消费水平的差距,但发达国家在海水产品消费总量和品种上仍更具优势。日本是金枪鱼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金枪鱼类年生产量占全球总量的1/10、消费量约占1/4;美国是冰鲜金枪鱼和冷冻金枪鱼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金枪鱼年消费量约6万余t。以上便是海洋捕捞市场占有率的所有分析内容了。
更多捕捞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捕捞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