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技术提升下,我国电感器产量增速提升,达到1469亿只,同比增长6.3%,其中消费性电子产品(约占26%)、通讯产品(约占25%)、信息产品(约占21%),以下是电感器行业投资分析。
电感器上游行业是电子材料制造业。电感器行业分析指出,作为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电感器的原材料与传统的电子元器件有较大不同。片式电感器的上游原材料包括银浆、铁氧体粉、介电陶瓷粉、磁芯、导线等。
电子元器件主要应用于信息、通讯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三大类。从全球来看,被动元器件下游市场应用最多的是消费性电子产品(约占26%),其次分别为通讯产品(约占25%)、信息产品(约占21%),其余为汽车用电子产品、工业及其它产品等(约占28%)。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都给上游电子元器件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电感器作为三大被动电子元器件之一,下游应用结构与被动电子元器件有很大的相似性。
电感器行业投资分析指出,我国电感器起步较晚,一直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行业。为了促进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引导和鼓励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2013年我国电感器产量约为904亿只,近年来随着电感需求增加,加上我国国内企业生产技术提升,产量增速提升,截止2017年我国电感产量达到1384亿只,同比增长6.3%;行业需求量达2629亿只,同比增长8%。
2017年末至今,多家汽车企业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发展方向是搭载新能源的智能化汽车,其根本原因是全球多个国家或已制定明确战略目标,或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以中国为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在2019-2020年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和12%,以此计算出在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需达到95万、132万和181万辆。
目前来看,汽车的创新70%来源于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电子平均ASP占整车成本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4%增长到现在30%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车比例更高,达50%以上。电感器行业投资分析指出,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化发展领域有四大方向:1)集成安全系统、2)适应巡航系统、3)防撞车和防撞报警系统、4)通讯系统及电子导航。目前,以ADAS为核心技术的自动驾驶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如何提高驾驶员与汽车间的交互性则依赖于汽车同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换,关键是车用雷达、声波等零部件。
一个倒车雷达中所应用到的磁性器件数量多种多样。首先,信号发生器端必须有由振荡器产生的频率可调的超声波或其他波,国内常见频率在40KHz或58KHz,改变电感和电容的值即可改变振荡频率,简而言之,电感等元件是标配。其次是接收端,其中滤波器可剔除干扰波段,如余振等。整体上对于探测精度和距离的提升都对电磁器件的质量和数量有更大的需求。到2019年,大部分汽车有望装备自动停车功能,届时,单车探测器数量将会进一步提高,达到8-12个,需大量变压器和电感元件。
总的来说,国内外市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都给电子元器件产业带来空间是不可预估的,谁能分析对市场谁就能把握住机遇。电感器作为三大被动电子元器件之一,下游应用结构自然与被动电子元器件是相似性的。由此可见,在这个智能的时代,智能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led照明将是电感器需求的主要领域。以上便是电感器行业投资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电感器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感器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