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肾病在我国的发病、治疗目前呈现“两重天”景象:普通人群每10人中就有1.1人中招,却只有两成幸运儿能获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措施,相比之下,腹膜透析更具有卫生经济学意义。
通过对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分析了解到,腹膜透析是广泛用于尿毒症、肾衰竭的疗法。随着20世纪中后期连续性不卧床腹膜(CAPA)问世后,广泛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下文是对2015年我国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分析详情。
需求带动腹膜透析机市场
在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中,肾脏受损是一类隐匿性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则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导火索,多数人难以直接察觉到肾脏受损的状态。美国肾脏基金会发布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表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后,或有微量白蛋白尿后,说明肾脏已受到损害;肾脏损害发展到终末期时,患者需要接受透析、肾脏移植等替代治疗。
据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0%~13%,慢性肾脏病俨然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临床显示,慢性肾脏病是一组以进行性肾损伤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群,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后果是成为终末期肾衰竭;终末期肾衰竭不仅死亡率、致残率高,且维持生存需要肾移植或透析。据统计,2014年全球用于肾脏病、尿毒症和透析治疗的费用已超过1100亿美元。目前国内透析患者总数已超过10万余人,且这个数字仅占据了需要透析病人总数的10%。预测我国每年用于透析治疗的费用已超过百亿元,是医药市场的又一亮点。
临床上对于急、慢性肾衰竭的保守疗法是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20世纪40年代中叶腹膜透析进入临床,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近年来年代连续性不卧床腹膜(CAPA)问世后,CAPA已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液透析(HD)是针对肾衰竭应用最多的一种替代疗法。多数病人依赖透析治疗已存活了20多年,并且有着相当的生活质量。
透析市场中的主要药物是腹膜透析液、血液滤过置换液、血液透析浓缩液、血液透析干粉;血液透析还需要支持药物,如抗凝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前列腺素、前列环素、水蛭素;以及防治贫血的肾促红细胞素等。更多最新腹膜透析机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咨询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腹膜透析机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公立医院腹膜透析液、血液滤过置换液购药金额已超过3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比上一年增长了 18.20%。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对患者透析治疗费个人担负的减轻,预测国内腹膜透析液、血液滤过置换液临床用药达到了2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透析市场,药物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在透析中还需要透析机、水机等大型的设备外,每次做治疗还需要一次性的透析器、穿刺针、管路,以及盐水和其它透析药物,是一个颇为丰厚的市场,有着具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医药及器械企业的关注目光。
更多腹膜透析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腹膜透析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