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国际市场上,韩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占有率不断下降,直接原因是韩国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产品价值相比普遍要高,而造成这种不合理价格体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内产业的“高成本、低效率”。以下是韩国服装业发展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韩国重要的产业之一。2000 年韩国纺织服装业占国民总产值的 8%,从事纺织业的人数占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 19%;2002 年韩国棉纺业通过结构调整,将细纱机保有量减少了 20 万锭,使棉纺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大幅度提升。韩国成衣主要出口地区为美欧、日本及中国,近年来对中国出口增加。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韩国纺织品出口值为 153 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 4.4%,居世界第五位;2002 年成衣出口总额 38.52 亿美元,2003 年增长到 66 亿美元;2004 年纤维类产品的出口总额为 152 亿美元,其中纺机设备的出口金额为11.13 亿美元,比 2003 年的出口额 9.26 亿美元增长了 20.2%。韩国纺织业年贸易顺差一般在 100 亿美元左右,纺织及成衣业出口值占制造业出口总值11.3%,其中成衣业占 3.4%。
在韩国纺织品销售中以中低价为主的通路型态居重要地位:2003 年,韩国成衣卖场面积在 3 000 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型商店共 1 863 家,其中 803 家分布在汉城、仁川及京畿地区。其中,一般商店 1 458 家,折扣店 238 家,百货商场 98 家,购物中心 46 家,批发中心 5 家。大型折扣店及购物中心较 1999 年增长174%、48%,增长幅度最大。另外电视购物及网上购物等无店铺的流通方式亦迅速发展, 2003 年网上购物、电视购物及邮购等无店铺市场销售额分别占 39%、36%、24%。韩国的家用纺织品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服装消费市场分布非常广泛,除了连锁店、专卖店,还有很多大型市场。如汉城的东大门纺织品服装市场,每年约有 12 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光临。像这样规模的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韩国至少有 30 多个。
20 世纪 60 年代初,由于推行经济发展 5 年计划, 韩国的纺织工业得以发展, 成为输出工业的花朵,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的经济。80 年代,由于劳动力工资上升,加上韩国政府的政策朝重工业转向,纺织业的竞争力每况愈下,具体表现为: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手不足导致企业活力下降;技术开发力趋于削弱; 关税率低;流通机构复杂;生产设备过剩。到了 90 年代,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这种倾向加速,使得韩国纺织品输出走下坡路:70 年代,韩国纺织品输出占总输出的 30%,但自1980 年初起,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001年纺织品输出在总输出中所占的比例仅为 10.5%,约为 80 年代末的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