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感应器行业分析报告 >> 感应器行业前景

感应器行业前景

2019-06-27 15:49:31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目前全球感应器研制生产单位超过6500家。感应器是一类检测装置,能接收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一些信息,按一定规律转变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处理、存储、显示、记录、传输和控制等要求。以下对感应器行业前景分析。

  感应器行业前景分析,2019年我国感应器市场规模将达1660亿元左右。2021年我国感应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感应器市场规模增长至2580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65%。

感应器行业前景

  感应器是一类检测装置,能接收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一些信息,按一定规律转变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处理、存储、显示、记录、传输和控制等要求。现从四大原因来分析感应器行业前景。

  一、核心制造技术严重滞后于国外,国内产品差强人意。

  感应器行业前景分析,国外感应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传感器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已成趋势,大多数产品已变成现实,且在不断完善、不断升级,而我国的感应器虽然所涉足的研究开发领城基本与国外相差无几,但由于在某些核心制造工艺技术上还严重滞后于国外,所以在深度和广度上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

  1、产品品种不全、规格少,新品欠缺。

  我国目前感应器产品品种数为3000个左右,而国外已达20000多个,产品品种满足率仅在60%-7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国内传感器市场需求。从行业产品结构看,老产品比例占60%以上,新产品不足吟,高新技术类产品更少,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从总体看,品种不配套、系列不全、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缺乏市场竟争力。

  2、科技创新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企业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差。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国内企业仍以手工方式生产技术含量低或国外已停产的产品。很多新公司就是国外产品的推销商和代理商,在多数院校和研究院所中,对高技术的跟踪和对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能力还是可以的,但其成果以样品居多,距产业化较远,自主开发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不多。

  二、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

  经过多年开发,虽然研制出一批工艺和产品,但由于批产工艺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和产业的发展有些高性能产品,不是靠工艺保证,而是靠筛选分档。感应器行业前景分析,从技术角度看,由于国内传感器生产工艺与工艺设备相对落后,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封装技术不够先进,手工操作比较多,检测手段不规范等等,造成主要性能指标和国外差1-2个数量级,使用寿命差2-3级。因此,在化工、电站、冶金、石油、环保、机械等领城重大工程中,许多高性能感应器仍依赖于进口。

  三、人才资源匮乏,产业发展不足。

  感应器及其产业的特点之一是技术密集,由于技术密集,也自然要求人才密集。感应器行业前景分析,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能够适应当今感应器技术发展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及中青年科技专家、技术管干、学术带头人相对缺乏,使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步伐慢,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统筹规划不足,投资力度不够。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重复分散、统筹规划不足,科研投资强度偏低,科研设备落后,科研和生产脱节,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使我国感应器产品综合实力较低。感应器行业前景分析,其次是由于政府重视不够,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对感应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 发展需求的资源投入规模和强度太小, 使感应器技术的发展速度缓慢, 牵制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感应器行业前景分析,由于目前国内智能感应器国外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进口产品的替代空间非常大,随着本土企业加快研发进程和智能感应器产业链布局,中国智能感应器市场未来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本土化率将不断提高。

更多感应器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感应器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