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海水养殖按区域分为:浅海养殖、港湾养殖和滩涂养殖三种,是人类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浅海和滩涂养殖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占主导地位。下面进行海水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认为,随着全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今年人口达到76亿,未来30多年预计增长50%,所以渔业从被打猎到被养殖的命运是注定的。中国的水产养殖历史很长,中国养殖量在2009年已超过70%。在全国捕捞量9000万吨中,中国捕捞量占16.9%,今年农业部提出中国捕捞量从1700万吨减少到1000万吨。
中国水产养殖品种中,虑食性和草(藻)食性鱼类占50%,杂食性鱼类占42%,肉食性鱼类占8%,过半的养殖种类并不依赖鱼粉,而且在鱼粉的利用率上也很高,每年中国水产养殖产业消耗的鲜杂鱼量约为690万吨。中国是一个纯的水产生产者,用较少的资源生产了更多的鱼虾。数据表明,中国养殖对世界贡献值为61.7%,这不单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中国是通过发展水产养殖逐步取代捕捞的国际典范。
目前中国养殖业面临着缺地、缺水、缺饲料原料、缺乏现代程化养殖技术、缺乏水产品加工后消费习惯、缺劳动力、缺良种、缺良药、缺品质保障、缺食品安全保障以及消费者信心不足、缺乏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缺失等多种挑战。从还睡养殖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机遇,体现在由于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人们收入增加、对健康食物的需求,以及为保护野生渔业资源而主动减少捕捞量的种种因素而产生的市场刚性需求。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伟表示,渔业是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渔业的主体——水产养殖业日益成为大农业中发展快、活力强、效益高的产业之一,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养为主的中国渔业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吸纳了2074万劳动力,水产养殖业不仅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使大量捕捞渔民得到妥善安置。
2015年淡水养殖总产量达到3062.27万吨,其中鱼类2715万吨,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8%,海水养殖总产量是1875.63万吨,其中贝类1358.38万吨,占72.42%。
最后,近年来,中国海水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从以上分析来看,海水养殖发展前景广阔。
更多海水养殖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海水养殖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