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30个国家拥有447台运行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92亿kW,美国(19%)、俄罗斯(18%)、韩国(30%)、瑞典(38%)等核能发电比例都很高,以下是核电燃料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核电燃料行业分析指出,与火电等传统能源对比,核电燃料成本占比较低,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较小,具备成本效益。从铀资源的存量来看,2020年我国铀资源存量为29.04万吨,占比5%,排名第7;从铀资源的生产量来看,2020年我国铀资源生产量为1885吨,占比3%,排名第8。
我国铀资源大部分属于非常规铀,不仅品位低、埋藏深,且开采成本昂贵,因此需要海外进口,主要国家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纳米比亚、尼日尔和澳大利亚。根据核电燃料行业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7%,并常年维持在70%以上。
截止2020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38台在运核电机组(不含台湾地区),在运行装机容量3693.3万千瓦。我国大陆共在建19台核电机组,在建装机容量2174.5万千瓦时,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广核集团拥有8台,中核集团拥有8台,国电投集团拥有2台,华能集团拥有1台。
2020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上半年能源形势,明确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已核准开工。中国核电发布公告称,漳州核电已获准正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2020年核电已迎复苏期,预计2021年项目开工进度有望加速,国内市场有望核准开工6-8台机组。
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1年我国将实现5800万千瓦投运、3000万千瓦在建的目标。核电在2018-2020经历三年“零审批”阶段,“十三五”规划可以完成,后续机组开工需求迫切。
“一带一路”沿线中,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机组126台总规模约1.5亿千瓦。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市场总量约2.4万亿元。核电燃料行业数据统计指出,受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影响,我国核电企业在“一带一路”所占的市场份额难以估计。但不可否认的是,核电出海已成为未来我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核电设备可划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设备。前者包括核岛和常规岛的主要设备,后者包括阀门、锆管、暖通系统、仪控系统等。一般情况下,核电站得到能源局允许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后就可以启动长周期设备的招标工作;在安全壳穹顶吊装(FCD后24个月)前后,实现长周期设备的集中供货;短周期设备招标相对滞后,一般与开工进度同步。
尽管,我国核电整体规模并不算小,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巨大的用电需求,我国核电所做出的贡献仍然是非常小的。因此,我国核电的上升空间是非常大的,以上便是核电燃料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