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探测器在军事、民用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作为高新技术的红外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地位更加重要。我国红外探测器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在2000年底,通过引进阵列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的多样化应用在高端市场有了进一步发展。由HeimannSensors为首的多家厂商采取了“技术推动”的策略开发出基于热电技术和热电偶技术的红外探测器。一些MEMS厂商如欧姆龙和松下,将其专业技术运用到复杂的MEMS结构制造中,确保了热电偶技术在阵列传感器市场的统治地位。
尽管如此,热电偶技术的统治地位在2013年受到了一款新产品的挑战,该产品是基于红外成像厂商ULIS的一项技术。这款大型红外探测器是第一款具有100x100像素以下的实际分辨率(不带窗口)的微测辐射热计,旨在占取快速发展的红外探测器市场的份额。2014年,非致冷红外成像市场的领导者FLIR有可能加入小型微测辐射热计阵列领域的竞争。在未来,红外探测器的下一个技术进步是封装级别向真空封装或晶圆级封装发展,同时利用制造工艺优化以缩小像素间距。
由于竞争厂商的多样性,红外探测器市场的竞争格局非常复杂。要对各个竞争对手的技术背景和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弄清楚什么是总体有效市场以及需要面对哪些挑战。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红外探测器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小型红外探测器是受价格驱动的商品市场,而中型和大型阵列探测器则是受成本和性能驱动的市场,并且为新产品提供了差异化的空间。但是在每种红外探测器技术(如热电/热电偶/微测辐射热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障碍。由于这些技术都是基于不同的制造工艺,如果没有企业合并或收购,很难从一种技术转换到另外一种技术。同样从产品角度来看,由于依赖强大的知识产权或者MEMS制造能力,要从小型探测器切换到阵列探测器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厂商没有直接参与竞争,但仍有机会在具有巨大潜力的大型探测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更多红外探测器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红外探测器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