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产业结构转型,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得以凸显。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国家。下面进行健身器械市场规模分析。
健身器械行业分析表示,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健身器材生产商带来浓厚商机。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
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
通过对健身器械市场规模分析,我国生产的健身器材主要销往国外,国内的健身器材消费市场规模仍然较小。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平均每百户中仅有4套健身器材,普及率尚不足5%;截至2015年底,国内健身俱乐部数量不足4,500家,仅占北美健身俱乐部数量的1/9左右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将为我国健身器材消费市场的未来增长提供充足的消费动能。
另一方面,我国是健身器材的制造大国,通过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加工,我国制造的健身器材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超过50%。2014年,全球健身器材市场达到95亿美元左右,中国制造占比约为53%2。根据预测,全球健身器材市场规模将在未来5年内以3.89%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将达119亿美元。按照50%的份额测算,我国健身器材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近60亿美元。
通过对健身器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在逐步完成对生产体系、产品系列以及品牌运作经验的积累后,国内领先的健身器材厂商,已经成功将自主品牌打入部分国家或地区市场,实现国际销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部分国际领先品牌采取了全球化运营的模式来提高销售业绩,谋求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建设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居民生活观念的转变,参加体育锻炼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建设目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020年将达到4.35亿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健身氛围的不断培育,国内健身器材消费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以上便是健身器械市场规模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更多健身器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健身器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