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酒店行业门店和客房规模经历了快速扩张期后,近年来有所放缓,增量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我国经济型酒店数2000至2014 年CAGR 达到59.2%;同期客房数CAGR 达55.2%。以下对2017年经济型酒店产业布局分析。
中国市场每天约有791万住宿需求,其中中档及经济型酒店的需求约为327万间,目前星级酒店、中档及经济型酒店日均可用客房数约为286万间。我们认为经济型酒店仍然存在20%以上的增长空间。
2017-2022年中国中档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型酒店行业依然是酒店业中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子行业之一。周边游、度假游将在未来2-3年内启动,有效提振经济型酒店需求;三、四线城市经济型酒店布局尚未完成,经济型酒店将受益城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机会。
在如家宣布从美国退市后,首旅酒店私有化如家的交易已经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在如家之前,另一家经济型酒店巨头铂涛已完成退市,业内认为,国内经济型酒店争夺已陷红海。但另一方面,如家的退市和首旅酒店紧密相连,又有传闻称铂涛集团与锦江酒店达成并购意向。和行业大佬进行联合,已经成为经济型酒店的下一个新动向。
首旅酒店7月21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设立境外特殊目的公司方案的议案》。这也意味着,在如家宣布从美国退市后,首旅酒店私有化如家的交易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据了解,首旅酒店将分三个步骤收购如家——先以现金方式收购非由买方集团持有的如家已发行全部流通股股份,实现如家私有化;接下来,首旅酒店与买方集团其他成员签署换股协议,分别收购 poly victory、携程、沈南鹏、梁建章、孙坚等人或其关联人士或关联投资主体合计持有如家约35%的股份,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最后,首旅集团向沈南鹏等人发行私募可交换公司债券,沈南鹏等人通过换股获得首旅酒店8%股份。
对于此次私有化如家的意义,华美酒店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认为,首旅酒店收购如家后成为中国惟一拥有高、中、低端酒店品牌的上市公司,此外,通过换股也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如家通过私有化回归中国资本市场。
经济型酒店日趋饱和,随着人力成本以及运营成本的提高,经济型酒店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有些地区已经呈现出严重的供大于求。财报显示,2015年一季度如家净亏损3760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490万元。入住率79.3%,RevPAR(平均客房收益)为120元,同比下降5.5%;华住净亏损700万元,平均房价168元,同比下降1.6%;平均出租率81.6%,同比下降4.56%,每间可供房收入137元,同比下降6.16%。锦江股份(600754,股吧)有限服务酒店,在5月每间可供房收入下降3.63%。2010-2014年,如家、华住、锦江、7天的可供房收入都在逐渐呈阶梯式下滑。
而经济型酒店大佬似乎也意识到,现在已经不是快速扩大规模就能获得市场份额的时期了,谋求品牌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已经变成当务之急。
在如家私有化之前,铂涛酒店的前身7天连锁酒店集团在三年前就完成了私有化,开启了自己的转型之路。在完成私有化之后,7天又进一步完成了铂涛集团的资产重组。
日前有传闻称,铂涛集团与锦江酒店已达成并购意向,主要针对股权层面与业务层面的深度混合。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两大酒店依然各自独立运行,但将在会员体系、信息系统、采购等层面进行资源共享与打通。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恰好锦江股份也于稍早前突然发布停牌公告称因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尽管事情尚未确认,但传闻显然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经济型酒店业快速扩张的危机早已显现。近两年,如家、华住、铂涛等连锁酒店集团也纷纷发力中高端市场。不仅如此,首旅酒店、锦江等大型酒店集团也在弥补国内中档酒店留下的空白。此外,国际外资酒店品牌也纷纷在中国市场拓展中档酒店品牌。
锦江都城是锦江之星的中档品牌,集团副总裁张斌表示,中档酒店是未来的一大趋势。过去传统的、中低端的经济型酒店可能在三四线城市会有空间,而对于高端奢华酒店,本身的财务模型就有问题,再加上国家限制“三公”消费,所以未来也不是市场的亮点,真正的亮点是中档酒店。
颐和安缦酒店董事副总经理侯利也曾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到,很多中档酒店都已经趋向更加智能化和连锁化路线,例如首旅酒店旗下的谭阁美品牌。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中档酒店虽然是连锁化发展,但品牌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一定会在经济型酒店之下。
更多经济型酒店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经济型酒店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