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LED灯行业竞争绩效分析
第八节 LED灯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近年来,我国LED灯具行业发展迅速,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了包括雷士、欧普、佛照、阳光、三极雄光等许多一线照明品牌和大量二线品牌,但中国照明行业总体的集中化程度还是非常低的。在国内,欧普和雷士算是相对知名的两家企业,但年销售额业不超过20亿人民币,整个行业几乎没有一家照明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1%。
在照明科技高度发达,业态相当成熟的德国、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整个照明行业几经整合,2-3家行业中的强势企业控制着全国95%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照明行业的特点是大而分散,企业数量虽多但达到规模生产的企业有限,这样就无法产生规模效益,成本不下来,质量上不去。同时更会导致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提高,资源的低效率利用,企业竞争力薄弱。
2010我国灯具行业总体效益水平不是太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受制于技术瓶颈。不在技术上寻求突破,那未来的照明市场,必然将被国际照明巨头们所牢牢占据。
图表 10:2010年我国灯具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盈利指标 |
比率 |
毛利率 |
|
成本费用率 |
|
资产利润率 |
|
数据来源:中安顾问
第九节 LED灯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在产能集中度方面,由于国内的大型企业还不多,中小型企业占据主体为主,这使得在外延片领域十强企业的产量集中度为75.4%,芯片领域则要低很多,仅为56.4%,显示屏领域最低位45.6%.可见,越是前端国内的集中度越高,下游产品则是企业众多,产量集中度低下。综合而言,我国LED行业的产业集中度相对不高,上游的集中度虽然正常但是随着众多企业的进入也面临下降的局面。
在品牌集中度方面,由于国内的知名品牌企业还不多,小品牌企业占据主要位置,这使得在外延片领域十强品牌集中度为72.4%,芯片领域则要低很多,仅为52.3%,显示屏领域最低位40.6%.可见,同产能集中度相似,越是前端国内的品牌集中度越高,下游产品则是企业众多,品牌集中度低下。综合而言,我国LED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不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低下,要走品牌之路还有很长的时间。
在技术集中度方面,外延片领域是几家企业垄断技术,外来进入者难以快速进入;在芯片制造领域则是技术相对壁垒较低,多种技术并存;在显示屏制造领域由于产品应用的多样化,技术也是多样化,其壁垒最低。综合而言,在技术竞争格局上外延片、芯片领域比较清晰,显示屏领域则是技术众多,产品多样。
在LED照明产业内的企业,国内LED外延、芯片的主要企业有:厦门三安、大连路美、杭州士蓝明芯、上海蓝光、深圳方大、上海蓝宝、山东华光、江西联创、深圳世纪晶源、广州普光和扬州华夏集成等。
在LED芯片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早期产品主要以普通亮度芯片为主,生产厂商也只有南昌欣磊等少数几家。2003年以后,以厦门三安、大连路美为代表的芯片生产企业针对芯片市场的需求,纷纷把产品重点集中到高亮度芯片上,直接带动了高亮度芯片产量的快速增长。一时间,国内掀起了LED芯片产业发展的热潮,高亮度芯片成为LED芯片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09年,我国LED芯片产量达到309.3亿个,产值达到11.9亿元。
随着LED芯片生产企业的不断增多,LED芯片产值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封装环节,导致芯片产值在我国LED产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由2002年的*****%上升至2009年的*****%.由此可见,我国LED产业正在由低端走向高端,向附加值更高,更具核心价值的芯片环节迈进。
第十节 LED灯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
2010年我国LED灯具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绩效差异比较大,总体上来看,国内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最低,毛利率仅有*****%左右,盈利能力最强的是外资参与企业,其毛利率达到了*****%。
图表 11:2010年我国LED灯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
盈利指标 |
内资企业 |
港澳台企业 |
其他 |
毛利率 |
|
|
|
成本费用率 |
|
|
|
资产利润率 |
|
|
|
数据来源:中安顾问
第十一节 LED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
尽管目前中国LED产业投资和产能扩充不断加快,LED照明生产企业超过3000家,但其中70%集中于下游的集成应用环节,缺乏上游核心技术,而且由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及标准缺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跨国企业相比,中国LED企业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高性能LED芯片和功率型LED芯片,国内能够提供的还很少,高光效、高可靠等LED应用产品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的高档外延芯片。
图表 12:2010年我国LED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
盈利指标 |
中型 |
小型 |
毛利率 |
|
|
成本费用率 |
|
|
资产利润率 |
|
|
数据来源:中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