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工业废水排放带来的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问题日益严峻,铅锌冶炼废水处理更是成为焦点。铅锌冶炼废水成分复杂,传统处理方法存在诸多弊端,而电解膜分离技术在高盐废水治理与资源回收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在此背景下,对铅锌冶炼废水中硫酸钠行业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关乎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离子膜电解的核心原理在于,膜体固定基所带的电荷离子能够阻碍特定离子透过,却能在电场力作用下实现阴阳离子的分离。在硫酸钠溶液电解过程中,存在明确的电极反应。通过离子膜分隔阴极室和阳极室,可在阳极室制得硫酸和氧气,在阴极室制得氢氧化钠和氢气。
实验过程中,使用了特定的药品和仪器。药品包括纯度为 AR、规格 500g / 瓶的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以及纯度 98% 的浓硫酸。仪器有蠕动泵、精度达 0.1V/0.1A 的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精度 0.01g 的电子天平,还有自制的两膜三室电解槽。该电解槽与电源、水泵、时间控制装置相连,确保自动化连续运行。
对于实验结果的计算,主要涉及酸碱浓度和电流效率的测定。酸碱浓度采用滴定法,以酚酞为指示剂、盐酸为标准液滴定碱,以氢氧化钠为标准滴定酸,通过特定公式计算酸碱浓度及产率。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硫酸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的选择对结果影响显著。对比两种电极配置方案发现,当阴极室插入钛网,阳极室插入钛镀钌铱网,废水反应室无电极板时,酸、碱产率分别为 5.99% 和 7.32%,酸、碱电流效率分别为 46.91% 和 75.81%;而当阴极室和阳极室均为钛网,废水反应室为钛镀钌铱网时,酸、碱产率仅为 3.57% 和 5.08%,酸、碱电流效率分别为 31.32% 和 46.91%。前者酸、碱产率和电流效率明显更高,这是由于其电极配置使得电流分布更合理,离子传输更顺畅,有效避免了电极表面污染,提高了电流效率。
循环电解液体积对电解效果同样重要。改变循环电解液体积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体积增加,酸、碱产率和电流效率均上升,在循环电解液体积为 500 ml 时达到峰值,不过从 400 ml 到 500 ml 增加速率减慢。循环电解液体积为 400 mL(废水反应室内、外循环比例为 1:4)时为最优,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产率分别为 6.87% 和 7.96%,电流效率分别为 52.78% 和 78.62%。这是因为合适的循环电解液体积能保证废水反应室有较高的硫酸钠浓度,促进离子透过离子膜,提高阴阳极室的离子浓度,从而提升电解效率。
电解时间直接关系到电耗和电流效率。设置不同电解时间(0.5、1、1.5、2、2.5、3、4 h)进行实验,发现酸、碱产率在 0 - 1 h 上升较快,随后逐渐变慢,3 - 4 h 上升趋势不显著;电流效率在电解时间较短时较高,随着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综合来看,电解时间 3 h 为最优,此时酸、碱产率上升趋势较大,电流效率也处于较好水平。
对某冶炼厂高盐废水进行水质分析,涵盖原料液、三效液、二效液及一效液。从分析结果可知,不同类型废水在 pH、悬浮物、硫酸盐、化学需氧量、氟化物、氯化物等指标上存在差异。为提高经济性,对含盐量较低的三效液进行电炉蒸发浓缩处理,浓缩液中硫酸盐 65215 mg/L,钠 36419 mg/L,氯化物 6020 mg/L。
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对工厂废水进行实验,在特定条件下(阴阳极室分别加入 200 mL 溶液,废水反应室为 100 mL,循环电解液体积 400 mL,调节电流为 5 A,循环速率为 100 mL/min,阴极室和阳极室均为钛网,废水反应室为钛镀钌铱网,电解时间 3 h),实验结果表明,五种不同原料液类型的酸产率均未达到 5%。然而,在三效浓缩液、二效液和一效液中碱产率分别为 5.39%、6.47% 和 10.97%,均能达到 5% 以上。由此可见,两膜三室电解槽在处理部分工厂废水时能产出一定量的碱,但酸的产出受氯离子影响较大。
本研究围绕铅锌冶炼废水中硫酸钠的循环利用展开,通过设计两膜三室电解槽进行实验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工厂废水实验中,发现两膜三室电解槽在处理部分废水时能产出 5% 以上的碱,但酸的产出受氯离子干扰,范围在 1.96% - 3.99%,提示工业废水处理时需先进行脱氯处理。该研究为铅锌冶炼废水的绿色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方案,为工业废水零排放和资源回收开辟了新路径,对硫酸钠行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更多硫酸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硫酸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