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鹿茸行业分析报告 >> 2015年我国鹿茸产业布局分析

2015年我国鹿茸产业布局分析

2015-09-23 14:17:42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是世界上驯养鹿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近年我国鹿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在不断上升。尽管如此,鹿茸行业仍面临一些困境,以下是由中国报告大厅小编为你整理的2015年我国鹿茸产业布局分析

2015年我国鹿茸产业布局分析

  现状

  1.度依赖国际市场环境

  2011年,中国鹿茸进出口总量为487吨,其中,出口78吨,进口409吨。据商务部发布《2011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2011年中国生产鹿茸206吨。两相对比,说明中国鹿茸产业外贸依存度相当之高,国际市场环境对于中国鹿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 .出口不平衡现象在加剧

  2011年,中国鹿茸进口量与出口量之比大概为5:1。2012年前5个月这一数据一跃上升到14:1,我国从海外进口鹿茸326吨,而出口只有23吨,贸易逆差在迅速扩大,前5个月的逆差数额303吨已接近2011年331吨的全年水平。这其中隐含着一个信息,就是国内药品和保健食品的鹿茸原料主要以进口鹿茸为主,而国产的优质鹿茸大多出口到海外。这与进口鹿茸的价格优势直接有关,今年前5个月的进口鹿茸每公斤单价11.1美元,而出口鹿茸为96.4美元,相差近9倍。

  3.出口市场以韩国为主

  在2011年我国出口的78吨鹿茸中,韩国独占了70.5吨,占总量的90%,比2010年上升26%,韩国市场已有摆脱金融危机、回温向好的迹象,但同期出口香港量从2010年13.7吨骤降到1.2吨值得关注,其他3个出口对象分别为日本3.4吨、美国3.1吨、泰国0.2吨。从单价上看,出口到日本的鹿茸产品价格最高,从2010年到今年上半年平均价格一直维持在235-248美元/Kg左右,可能与日本需求高档次或深加工鹿茸产品有关;而香港从大陆进口鹿茸平均价格只有60-70美元/Kg,再经香港企业加工后,出口到其他国家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总体来看,东南亚及欧美华裔、韩裔较多的地区仍然有较大市场空间。

  4 .地建设对我国鹿茸出口有较大推动

  在2011年的出口总量中,辽宁铁岭地区的出口量为36.5吨,大连大窑湾保税区的出口量为34.2吨,二者合计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今年前5个月比重又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左右,在整体出口形势不济的情况下更加突显这两个地区企业的实力。这与两个地区便利的出口贸易环境不无关系。2009年3月,铁岭市的西丰县被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正式批准确定为“鹿产品进出口加工贸易保税试点”。中国南京同仁堂·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也为西丰导入了国际认证标准体系,与之合作的美国UNPA天然产品联盟、马来西亚HDC清真产业发展局的认证将帮助中国鹿茸顺利走入国际市场。

  5.海外对中国鹿茸的品质评价居于中上水平

  韩国大田屯山韩方医院对世界各地多种鹿茸进行了评价,他们认为俄罗斯产麋鹿鹿茸有效成分最高,其次是加拿大麋鹿鹿茸,中国大陆鹿茸排名第三,紧接着分别是台湾鹿茸、新西兰鹿茸、阿拉斯加鹿茸。随着近几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对鹿业影响的淡化,俄罗斯的鹿茸已经重返韩国市场,快速挤占中国鹿茸在韩国市场的份额。

  除此之外,中国鹿茸在海外市场竞争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一是中国鹿茸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与新西兰年产450-500吨鹿茸的产业规模相比,我国鹿茸产量只相当于新西兰的40%左右。二是海外市场鹿茸产品鱼龙混杂,以新西兰鹿茸充当中国梅花鹿鹿茸现象屡见不鲜,对中国梅花鹿鹿茸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三是韩日等国不断提高中国鹿茸产品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

  2 策略建议

  当前,中国鹿茸在海外市场扩张方面也面临一些重要机遇。今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布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此前,2008年中国和新西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经过5年减免过渡期并于2013年完全取消鹿产品关税,并以适当机制解决鹿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争议问题。所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将大幅降低中国鹿茸出口日韩两国的成本。如何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让中国鹿茸产品在国际市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需要系统性整体推进。

  1.确茸肉并举的产业发展战略

  多年以来,中国鹿业发展始终以鹿茸为主要产品,包括饲养母鹿在内的养鹿综合成本回收基本上都唯系在鹿茸的市场价格上,当鹿茸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就会面临较大的产业发展风险。新西兰的茸肉产值比例大概为3:7,鹿肉产品较大程度地分担了鹿茸产品的市场风险。

  今年年初,国家卫生部针对吉林省卫生厅的请示做出《关于养殖梅花鹿副产品作为普通食品有关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除鹿茸、鹿角、鹿胎、鹿骨外,养殖梅花鹿其他副产品可作为普通食品”,这使中国梅花鹿养殖加工企业加工鹿肉等副产品有了法律依据,困扰鹿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包括梅花鹿养殖加工企业在内,中国的鹿业企业要坚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明确茸肉并举的产业发展战略,整体推进鹿产品的药食同源,大力发展鹿产品的综合加工,优化企业的盈亏平衡点,通过鹿肉等副产品分担企业的经营成本,为鹿茸在海外市场竞争预留更大价格空间,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继续加强出口基地和渠道建设

  从梅花鹿种源上讲,吉林省比辽宁省更具优势,但现实中辽宁省的鹿茸出口量却远胜于吉林省,主要就是拜西丰的“鹿产品进出口加工贸易保税试点”和大连大窑湾保税区所赐,辽宁省鹿茸外贸环境要好于吉林省。在保税区范围内,相关企业享受进口免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今后,我国还要选择鹿产业有基础的地区适度推广保税试点,相关部门在鹿茸出口企业办理《出境货物通关单》、《濒危物种允许出口证明书》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便利。

  目前,吉林省正在与新加坡合作推进建设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在新加坡农粮畜医局等国际权威机构的技术支持下,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六个一体系,包括一个质量标准、一个可追溯体系、一个市场体系、一个产品标识、一个检验检疫中心、一个无国家规定疫病区(中国内陆第一个),从而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安全健康食品示范区。中新食品区拟围绕人参、梅花鹿、林蛙等长白山特色资源规划建设集种(养)植、加工和贸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由于有新加坡方面的认证,梅花鹿鹿茸等产品将有希望便捷地进入东南亚、欧美市场。远期,中新食品区还要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推进辖区以外包括黑龙江、辽宁等各地鹿茸加工等各类中国食品企业借助中新食品区的认证、物流和贸易平台进入国际市场,打造中国食品出口海外的第一平台。

  3.打响“中国梅花鹿鹿茸”统一品牌

  鹿茸作为我国中药材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商务部确定重点监测的首批29个中药材品种中唯一一种动物原料药,所以应将鹿茸出口提升到中药国际化的国家战略层面加以推进。鉴于海外市场环境中国梅花鹿鹿茸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现象比较严重,劣货驱逐良货的 “柠檬市场”怪圈越加严重,重树中国鹿茸产品的品牌声望,整肃国内外中国鹿茸产品市场秩序,建立中国鹿茸产品权威认证、可追溯体系迫在眉睫。

  考虑到中国鹿茸产品的最典型代表为梅花鹿鹿茸,建议借鉴吉林省构建“长白山人参”品牌体系经验,建立以“中国梅花鹿鹿茸”品牌为主打,龙头企业自有品牌为子系列的品牌模式。建议由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立“中国梅花鹿鹿茸”品牌管理委员会,尽快研究确立相关标准,对产品符合标准的企业,允许统一使用“中国梅花鹿鹿茸”品牌,从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4.推进鹿茸文化整合营销战略

  营销的基本目的是扩大市场销售总量规模或市场相对份额,但更高的境界是创造市场需求,成功地将原本没有消费习惯的潜在人群变为新的消费对象。当今最时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助于文化整合营销。前几年,随着《大长今》等韩剧的热播,一股韩流在“润物细无声”之间使韩食风靡全世界。鹿茸作为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名贵中药,也应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渗透营销。在确定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作为主要目标对象国基础上,可以考虑多层面、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

  一是在国家整体形象宣传或东北三省各地的旅游宣传企划中加入鹿茸文化相关内容,同时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双方往来航班、游轮上,以及韩国丽水世博馆进行高密度宣传。

  二是将鹿场旅游景点纳入到韩日等目标对象国游客的旅游路线中,特别是在长白山、松花湖、大连等海外游客比较多的旅游地区要加快培育集养殖、加工及旅游为一体的梅花鹿企业,作为展示中国鹿文化和销售鹿产品的重要窗口。

  三是将鹿茸文化植入到动漫创作和电子游戏游戏中。据调查,目前至少有6个在中韩日比较火爆的电子游戏将鹿茸设计为游戏道具,如《传奇》里的“鹿茸”和“鹿血”、《大话西游》里的“血药仙鹿茸”、 《成吉思汗》中的“鹿茸药水” 、《武侠风云》中的“鹿茸丹”。下一步,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宣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激励游戏开发企业在游戏升级时将鹿茸道具的说明表述为“中国梅花鹿鹿茸”,并提升道具的层次,体现稀缺性。此外,还要加大以中国鹿茸为主题的文化作品创意开发,通过动漫、演艺、影视和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中国鹿茸文化,以促进中国鹿茸海外实体市场销售。更多相关鹿茸行业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鹿茸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

更多鹿茸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鹿茸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