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漫画行业分析报告 >> 国漫的发展现状

国漫的发展现状

2017-08-14 14:55:59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从国漫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近年来在不断的加强对于版权的教育和扭转,但是常年累积的颓势并非短期能改善的。对于知识产权、版权的保护缺失,个人维护成本过高,犯罪成本过低,严重打击了真正需要成长的中国漫画。

  “国漫崛起”的口号,始于21世纪的头10年。大概是在2006年开始,电视台开始禁止在黄金时段播放境外动画片,随之而来的是满屏的国产动画及特摄制作,如《大耳朵图图》系列、《天眼小神童》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等。由于动画的广受欢迎更衍生了系列的文创周边产品,票房奇高的大电影系列,这部分“国漫”大多以低龄儿童为用户目标,但赚的盆满钵满,大电影票房达到8000万,可谓瞩目。

  在2009年,《文化市场》杂志的刊文《“喜羊羊”成功之后中国动漫崛起了吗?》(龚丹韵)中作者便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急速扩大的市场似乎暗示了“国漫”真的崛起了,自2010年到2017年,无论有任何国漫相关的动向,都被乐观的评论为过“国漫已经崛起”。

  事实上,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各类漫画创作平台的出现,也确实带来了许多诸如《端脑》、《雏蜂》这类更适合青少年的网络连载漫画,鹅厂类大资本的注入,也让国产动画不再全是以猫狗小兔子为主,出现了《从前有座灵剑山》这类轻改漫改动画化后,发行中国,日本两个版本配音的动画,国产平台有妖气也有了经典的《十万个冷笑话》的动画IP,如今打开视频弹幕网站或者漫画创作网站,国产动画、漫画都有固定的读者用户群,每日的流量也颇为可观,似乎都昭示着“国漫起飞?”

  但这毕竟,归根结底只是个愿景和口号,中国漫画在当今,仍然谈不上所谓崛起,起飞,甚至还没成为一个能成熟而独立的行业。那些年,曾经发誓“为了国漫之崛起而画画”的年轻中二们,也逐渐步入中年,“国漫崛起”的口号每年一叫,似乎就真的实现了似的。

  首先需要界定的就是“国漫”的定义,严格来说,由中国的作者自主绘制编绘在网络、实体的形式呈现的的黑白或彩色连载漫画,及相关的周边制品,影视娱乐等衍生商品都可以算作国漫的范畴,其创作的根源在于“漫画”这一载体,如果再严格些,不在国内发行的都无法算作国漫,例如许多就职于DC,暴雪等美式漫画公司的国人绘师们的作品,只能算作美国漫画的范畴。

  但是在社会大众或者媒体的定义中,国漫的范围明显还拓展到了国产的ACGN相关“二次元行业”,例如争议甚大的《大鱼海棠》,票房逆袭的《大圣归来》这两部动画电影,都是没有相应的漫画原作,也被归结为国漫的范畴。也正是因为这两部电影的亮相,让人产生了“国漫崛起”的错觉,类似的还有轻小说衍生物,如最近流行的IP版权改编等等。

  由于纸媒的衰落,路径的堵塞,许多作者只剩下网络发布的途径,网络漫画门槛低,但凡是发布在网络的作品,几乎都有被盗版的风险,有营销号不署名转发的,有网店不授权制作周边的,盗版者无本而万利,作者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小。

  2017年的当今,国漫的发展现状仍不能称作已崛起,而是仍在逐步向前,只要有读者愿意看的一天,就不会有国漫的彻底消亡,但是这并不是仅仅业界人士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旁观者才是促进行业极为重要的一环。

更多漫画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漫画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漫画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