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蜜桃以其香甜多汁、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因其收获于高温夏季,含水量高且对乙烯敏感,常温下贮藏期极短,仅约3天,极易出现失水、腐烂和褐变等问题。因此,探索高效的蜜桃保鲜技术,对保障蜜桃品质、延长货架期、提升产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近年来,冰温贮藏和低压静电场保鲜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二者协同应用于蜜桃保鲜的研究,更是为蜜桃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实验选取苏州市张家港凤凰镇的白凤水蜜桃,将其分为低温贮藏(8±0.5℃)、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8±0.5℃,150V)、冰温贮藏(-0.5±0.5℃)和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0.5±0.5℃,150V)四组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四组蜜桃分别在第 9 天、第 15 天、第 24 天和第 62 天出现果肉褐变和腐坏现象。从果肉颜色变化来看,随着贮藏时间增加,四组果肉的 ΔE 值均逐渐增大,在第 15 天,ΔE 值分别达到 16.35、12.95、9.58 和 1.88,其中冰温协同低压静电场处理组的果肉色泽相比新鲜样品变化不显著(P<0.05) ,对果实色泽品质的保持效果最佳。在果实表皮颜色方面,贮藏过程中各处理组的 L值、a值、b值变化速率为低温贮藏组 > 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 > 冰温贮藏组 > 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a值下降最为明显,低温贮藏组的 a * 值在贮藏 15d 后由 1.58 升高至 11.12,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和冰温贮藏组分别升高至 7.59 和 6.18,而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仅升高至 3.61,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该组果皮色泽变化最小。
可溶性固形物、pH 值和硬度是衡量蜜桃感官品质及成熟衰老进程的关键指标。在 0 - 15d 贮藏期内,低温贮藏组和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增后减,在 12d 达到最大值 15.26% 和 14.27%;冰温贮藏组从 0d 的 11.22% 缓慢增至 15d 的 13.24%;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在 15d 为 11.98%,与新鲜样品相比无显著变化。pH 值方面,第 15 天低温贮藏组、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冰温贮藏组、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分别增大至 5.31、5.11、4.80、4.54,相比新鲜样分别增大了 24%、19%、12%、6%。硬度变化上,第 15 天四组分别下降至 1.96、3.15、5.03、12.08,相比新鲜样下降幅度分别为 87%、80%、68%、22%,冰温 + 低压静电场处理组有效延缓了果实硬度下降。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蜜桃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对蜜桃气味和滋味品质分析发现,常规冷藏条件下,15d 后果实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明显,而冰温 + 低压静电场处理组能延缓香气成分劣变,15d 后挥发性风味品质变化较小。电子舌分析显示,低温贮藏组和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下水蜜桃贮藏 15d 后,滋味相比新鲜水蜜桃变化较大,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处理 15d 后果实滋味与新鲜水蜜桃差异较小。
蜜桃采后内部生化反应会导致营养物质发生变化。在总酚含量上,新鲜水蜜桃为 176μg/g,15d 后低温贮藏组、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冰温贮藏组分别降低至 56、94、118μg/g,而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先降低后升高,在第 15 天达到 216μg/g,该处理组能提高果实贮藏期间的抗氧化能力。维生素 C 含量方面,新鲜水蜜桃为 9.2mg/100g,15d 后四组分别降低至 4.2、6.7、8.2mg/100g,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 15d 后的维生素 C 含量相比新鲜样降低不明显。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变化趋势不一,低温贮藏组先增后减,第 9 天达到峰值 0.23μg/g;冰温贮藏组逐渐增大,第 15 天达到 0.21μg/g;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和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波动较大。
蜜桃贮藏期间的软化和衰老与多种酶活性密切相关。与果实软化相关的 PG、PME 和 β - gal 酶活性在贮藏过程中总体呈增大趋势,第 15 天时,低温贮藏组和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的这些酶活性增大最显著(P<0.05),相比新鲜样品均增大 2 倍以上,而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的酶活性最小,表明该处理对果实软化相关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在与果实衰老及氧化防御体系相关的酶中,LOX 和 SOD 酶活在低温贮藏组与冰温贮藏组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在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与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呈缓慢升高趋势,四组的 LOX 酶活性分别在第 6 天、第 12 天、第 15 天、第 15 天时达到最大值 0.76、0.67、0.41 和 0.33A234/(g・min),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 LOX 酶活性最小。SOD 酶活性在第 3 天时,低温贮藏组和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第 15 天时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 SOD 酶活性最大。POD 酶活性先降低后增高,第 15 天时,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冰温贮藏组与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的 POD 酶活性均高于低温贮藏组,分别为其 1.15、1.40、1.46 倍,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组 POD 酶活性最大。由此可见,冰温协同低压静电场能够抑制蜜桃中果实软化相关酶以及 LOX 酶活性,激活 SOD 和 POD 酶活性,延缓蜜桃的成熟和衰老进程。
对贮藏过程中蜜桃保鲜品质及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蜜桃的 ΔE、硬度、可溶性固形物、pH 值、维生素 C、类胡萝卜素、PG、PME、β - Gal、LOX、POD 之间在 P≤0.01 水平下具有显著相关性,而 SOD 酶与上述指标在 P≤0.05 水平下相关性不显著。电子舌和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与部分外观、感官、营养品质及关联酶活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对比四种不同处理发现,冰温贮藏抑制了果实保鲜品质和软化衰老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使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减弱,其中低压静电场协同冰温条件下,保鲜品质、相关酶活性间的整体相关性最弱。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低温贮藏、低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冰温贮藏和冰温 + 低压静电场贮藏四种条件下,蜜桃在0 - 15d的外观、感官、营养品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可知,低压静电场协同冰温处理对蜜桃的保鲜效果最佳。该处理能有效抑制果实软化相关酶以及 LOX 酶活性,延缓蜜桃的软化成熟,同时激活 SOD 和 POD 酶活性,延缓衰老进程,从而抑制蜜桃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延长货架期。不过,低压静电场协同冰温对蜜桃代谢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也为未来蜜桃保鲜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更多蜜桃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蜜桃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