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木材与木制品加工国、贸易国和消费国。我国木业加工产值已超过2万亿元,年商品木材贸易量达1.6亿m³,下面进行木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木材行业分析表示,2017年我国木材与木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2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8%;木材(原木+锯材)进口首次突破1亿m³,达1.08亿m³,同比增长16.07%。其中,原木进口5539.8万m³,增长13.7%;锯材进口5309.81万m³(原木材积),同比增长18.66%。
从进口来源地看,俄罗斯、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泰国五国占木材 进口总量的70.5%。其中俄罗斯木材就占进口总量的31%。从贸易品种来看,针叶材是我国木材进口的主要品种,占进口总量的68%;热带阔叶木材占21%;温带阔叶木材占11%木制品出口贸易表现平稳。
年出口额36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其中人造板单板、木框架坐具与木门实现增长,累计出口额达101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5%、6.8%与0.9%。刨花板、木地板、木质纤维板出口降幅较大,累计出口额17.62亿美元分别下滑19.6%、171%与73%。
2017年中国木材市场价格指数均值为119.3,同比增长1179%。其中10月份出现近五年的市场价格指数峰值,高达1347点。木制品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据中国木材价格指数网数据,2017年人造板价格指数均值为1007.84,同比上升2.96%;地板与木门价格指数均值分别为112648与1203.90,同比基本持平。
目前我国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产商品木材供应大幅减少,进口木材已成为我国木业生产主要来源,对外依存度超过60%,木材获取成本增加。人造板原材料采购半径已超过300千米,远高于经济运输半径(100千米)。
由于我国木制品企业多从小微企业发展而来,行业对环保与安全生产不够重视,投入少、欠账多的问题突出,特别是人造板行业被环保部列入“两高”(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业。随着国家将“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预计未来行业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木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初级、低档产品多,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人造板、家具和地板行业均存在部分品种和区域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以上便是木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更多木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木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