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排水系统行业分析报告 >> 2015年我国排水系统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2015年我国排水系统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2015-12-24 16:20:43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据我国排水系统行业政策显示,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79人遇难。仅房山区受灾人数就达80万人。财产损失百亿元。据报道,截至2015年7月26日,北京、河北、四川、内蒙古、天津等12个省份的受灾情况严重,死亡人数已达151人。现对2015年我国排水系统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低 排水能力不够

  据安邦咨询集团高级研究员唐黎明介绍,中国早期的排水管道,是按照苏联标准建的,然而中国很多地区的降水量明显比苏联大,所以管线设计存在问题。后来随着城市化扩张速度加快,但地下建设没有地上快,很多管线建设没有综合系统考虑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例如,北京很多立交桥,排水必须靠水泵抽到排水管里,雨量一大就倒灌,桥下就会深度积水。

  “城市内涝,表现在管线上的原因是,排水管道口径小、标准低。”海南省水务厅副厅长沈仲韬对本网记者说。

  “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排水能力偏低。”中国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付仁也持同样观点。他向本网记者举例,就北京来说,北京市已建成的排水管网总长为 10172km,城区管网排水标准一般为:排水干线1年一遇左右,城市环路1至2年一遇(未达到国家规定3年一遇的上限标准)。如此1至3年一遇的标准,能够适应每小时36-45毫米的降雨,而“7·21”北京大暴雨,城区降水200毫米、房山460毫米,远远超过这个标准。

  管线老化也是问题之一。目前,北京排水管线仍然包含解放前建成的旧砖沟。此外,一些泵站的电气设备、元器件普遍老化、破损,安全系数和可靠性、灵敏度等大大降低,部分泵站自动化、防爆和通风系统等监测监控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今行业管理需要。加之,城市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难于满足供排水系统升级。据报道,目前在城市排水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管道,绝大部分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使如此,这还算是地下管道谱系中的青壮年,大概有2500—3000 公里。由于这部分管道承担了城市的主要代谢功能,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导致这些管道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对本网记者说,“如果想搞清楚北京下水管道,很可能拿不出来这样的规划图。具体来说,我们自己单位水科院地下的排水系统是怎样分布的,也不能说得特别清楚。许多管道是后来修建的,没有统一申报。”据报道,不仅北京,全国大约有70%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

  此外,承担城市排涝的河道、水面调蓄能力严重不足也是原因。姜付仁说,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河道、河湖的规划和建设却没有跟上。北京城区有部分中小河道淤积堵塞,多年没有疏挖整治,还有不少河湖甚至被填埋。解放初期,北京有湖泊200余个,目前仅存50余个。作为北京市排水干河道坝河支流之一的北小河,现在已经变成超过20万人的望京社区。

  不少专家认为,北京的排水管线已经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与要求。

  是否要大规模改造下水道?

  如何让下水道跟上地上的发展步伐,是否要全部改进地下管网建设?专家们有着热烈的争议。

  据北京市水务局2011年公布的数据,按照现有的国家标准,下水管道建设每公里的成本是几十万元,如果向欧美看齐,把标准提升10倍,建设成本也要提升10 倍。2009年北京市水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北京市城八区共有地下排水管网5227公里,以此计算,北京仅主城区排水系统建设就要花费数百亿元,有专家表示,这样的投入短期内显然难以实现。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张小明教授对本网记者说,北京市的管网,最短也要六十年才能慢慢建成,如果全部改造的话,那是难以想象的,也很难完成。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副主任左剑恶教授表示,地下的发展很难跟得上我国城市的发展进程。国外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在若干年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是跨越式的变化,谁都预测不到的变化。例如,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最开始设计的时候是40万吨,刚建成发现不够,变成了50万吨,后来发现还不行,马上扩建,现在已经55万吨,又在扩建。总是不够。

  因此,有专家提出疑问,由于气象、城建、地理位置等因素,城市被淹是正常现象,如果不考虑经济发展,投入巨大财力、人力、物力,只为了应对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而平时闲置,成本是不是太高?是不是有必要?

  巴黎东京曾重构排水系统

  法国巴黎,一个浪漫之都、美丽之城。然而在19世纪中叶,虽然巴黎已经是当时欧洲最大最先进的城市,但屡生瘟疫,有人分析,这和巴黎沿用几百年简单的城市排污方式有关,污水直接泼入污水沟,流入塞纳河。

  据报道,1856年拿破仑三世责成豪斯曼改善巴黎排污系统,他提出将污水排到塞纳河下游,避免污染城市饮用水,随后总工程师贝尔格兰德设计并领导建设了下水道工程。如今,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此工程,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日本东京都也有一套先进环保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堪称世界最先进。然而这套地下宫殿,实际是走了弯路之后的无奈之举。

  据排水系统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上世纪90年代,日本人发现蓄水、渗透手段都用上以后,东京、大阪等超大城市还解决不了内涝问题,于是不得不补上地下骨干排水管建设这一课。但这时地下排水系统建设所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因为城市地下空间已经高度开发利用,修排洪道必须避开高楼大厦的地下室以及地铁系统。结果,东京的排水系统要修到地下60米,通到城外的江户川边,还要再建一个大型的地下水库,先把水存在里面,等河里洪峰过去,才允许用泵将水从地下水库抽到河里去。

  事实表明,如果在城市开始之初没有把地下排水系统建好,后面再补课,建设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都会成百倍地增加。

  中国香港也因为城市高速发展,排水系统老化而被“水侵”。据报道,特区政府在1996年展开了“雨水排放系统整体计划”。2011年按照香港政府渠务署发布的标准,市区排水干渠系统200年一遇,市区支渠系统和主要乡郊集水区防洪区为50年一遇,乡村排水系统则为10年一遇。

  另外,香港通过多种畅通渠道发送应急信息。每逢天气出现异常,各媒体都把最新的天气资讯放在显眼位置;公共场所会悬挂预警级别;港府也会根据天文台的警报体系,实施特别措施应对,如学校停课;运输署密切监察公共交通及道路状况,不许收取额外车费等。香港市民也把预警“当回事儿”,“出门先看天”。

  寻找高效的防内涝方法

  杭州市前市委书记王国平指出,杭州老城区下面的管网不足以支撑人口和产业集聚。如果再不重视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话,地下基础设施就更加脆弱了。所以,杭州防治城市内涝的思路是要把人口和产业转移到新城去,减少老城区在人口和产业上的负担,这就减轻了地下基础设施负担。

  海南省水务厅副厅长沈仲韬对本网记者说,解决城市内涝,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就某个职能部门,或者某项工程,很难解决,需要职权部门顶层设计,统筹运作,各部门联动。唐黎明也表示,“城市的内涝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可能从某一个环节入手就可以解决问题。”

  “要有长远规划,不能只搞政绩工程。”沈仲韬认为,防治城市内涝,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我国的机制体制上寻找突破口。 唐黎明对此也表示,我国城市的规划是了一个市长,来一个县长就变一次,所以没有办法做好。伦敦和巴黎那些地下管道建了上百年的历史,因为发展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无论是谁上台,都是按照那个规划来做。

  仅就排水系统自身问题来说,姜付仁认为,第一,要完善城市主干排水体系,疏通城市排涝水系,应根据城市河道规划红线,推进城市排水河道的综合治理。复核城市建成区内的河道行洪断面,改造跨越河道的阻水跨桥、管线和景观设施,适当加深部分河段。确保城市主干排水河道达到20年~50年一遇的防洪排涝标准。第二,适当提高大型城市排涝标准。第三,加大城市排涝工程建设投入,防洪排涝资金的投入,除中央投资外,适当增加地方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投入。第四,加紧编制城市排涝规划并加快实施 。第五,加快中小河流治理。

  “城市规划要兼顾“渗”、“蓄”、 “用”、排”的功效。这样可以少花钱多办事。”沈仲韬指出,首先做到“渗”。由于城市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因此径流增加。这需要国土规划部门统一规划,要求道路、广场等路面换成可渗透砖。干净的雨水,渗入地下一方面补充了地下水源,同时也能解决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城市下沉、海水倒灌等问题。

  其次是“蓄”,有条件可以开挖水塘、水池,让雨水第一时间汇入、存起来,而不是到处漫流。在城市,可以做下沉式广场,比如下沉50、80厘米,当暴雨来临时,可以调度洪峰,相当于把农村的水库搬到了城里。平日是水库,暴雨时就是水池。其次要让绿地下沉,路面凸出来,不仅可以减少道路上的积水,保障交通畅通,同时,雨水可以从绿地下渗。另外,不要填埋河道、湖泊,破坏自然的调节能力。

  第三是“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更要充分利用雨水。比如冲洗道路、冲厕所、浇灌绿地,雨水也是一笔收入。据统计,花草喝的水,远比人喝得多。

  最后才是“排”。首先要疏通现有的管道,确保其畅通。其次是挖,开通或扩宽老旧管道,施工不是满城挖,要分阶段、分片区逐步进行。

  另外,还要做城市应急管理、要提高公众意识。张小明说,排水系统的改造,最重要的并非硬件设施,关键是要有一套应急机制。同时,要注意提高市民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也极为重要。

更多排水系统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排水系统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