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墙体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 新型墙体材料行业概况及现状

新型墙体材料行业概况及现状

2015-09-10 14:32:53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隔音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种辅助材料等。从材质上分,不但有天然材料,还有化学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1979年到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的“角色”。

新型墙体材料行业概况及现状

  一、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1979年到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预计1999年新型建材产值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接近20%。目前,全国新型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机关报型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三星级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经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

  1、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状况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1987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为184.5亿块标准砖,到1997年增长到1849.88亿块标准砖,增长了10倍,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总量中的比例由4.58%上升到25.2%.

  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但数量较小,在决的墙体材料中据点地比便仍然偏小。只有促使各种新型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经过近20年来自我研制开发的第进国外生产技术和设备,我国的墙体材料工业已经开始走上多品种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1%,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40-50年。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实心粘土砖限制的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措施保护土地资源,以毁坏土地为代价制造粘土砖成本极低,使得任何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价格上无法与之竞争。1994年新税制实行后,对粘土砖生产企业仅征收6%的增值税,而不少新型墙体材料,尤其是轻质板材却要交纳17%的增值税务局,加剧了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不利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三部一局(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建材局)墙材革新办公室积极指导各地大力开展墙材革新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墙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2、保温隔热材料

  1980年以前,我国保温材料的发展十分缓慢,为数不多的保温材料厂只能生产少量的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矿渣棉、超细玻璃棉、微孔硅酸钙等产品,无论从产品品种、规格还是质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落后了30年,例如,1980年以前,我国矿渣棉仅有3家生产厂,年和平能力不足万吨,只能和平品种单一的散棉,硅酸钙绝热材料也只有3家企业,年产8000立方米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温隔热材料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发展成为品种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保温材料的生产和技术体系。1996年全国产量约80万吨,其中矿岩棉约20万吨,玻璃棉约4万吨,泡沫塑料约 5万豆子,膨胀珍珠岩约600万立方米(约含45万吨),其它材料6万吨。我国保温材料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①保温隔热材料在国外的最大用户是建筑业,约占产量的80%.而在我国建筑业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其应用仅占产量的10%.② 生产工艺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不够稳定。③科研投入不足,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滞后,特别是保温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多年来进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保温材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其他新型建材制品设计施工应用方面的工作,是发展新型建村工业的当务之急。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保温材料工业经过3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不少产品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质量从低到高,已形成取膨胀珍珠岩、矿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耐火纤维、硅酸钙绝热制品等为主的品种比较齐全的产业,技术、生产装备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有些产品已达到 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保温材材料工业赳不晚,总体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低,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技术有待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保温材料工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全国各地蜂涌而上,几年间上百条生产线投产,而在应用领域的开发上却投入不多,造成了目前投资效益低,供过大于求的局面。

  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它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筑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对防材料提出了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在桥梁、隧道、国防军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中也都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防水材料获得较快的发展。防水材料已摆脱了纸胎油毡一统下的落后局面,目前拥有包括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五大类产品。1995年新型防水卷材产量4200万平方米,约占防水卷材产量的5%.我国防水材料基本上形成了品种门类齐全,产品规格、档次配套,工艺装备开发已初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国外有的品种我们基本上都有。

  目前我国防水材料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的生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小,纸胎油毡仍占防水卷材的95%;二是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假昌产品充斥市场;三是设计施工应用技术有待提高建筑渗漏还相当严重。防水材料工业亟待调整结构、规范市场。

  在过去的半年里,由于国内股市跌宕起伏、楼市风险渐增、金价大跌等,这使得投资者们不得不转向其他投资渠道。所以如今由珍稀红木制作的橱柜等古典家具就倍受消费者青睐。不过专家建议,红木橱柜等家具的长期走势比较好,而短期走势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所以投资者们投资需谨慎。

  近期,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受到新近修订《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CITES公约)影响,红木市场涨声一片,最高的年内上涨了30%。不过业内专家建议,红木家具长期投资形势看好,但短期走势风险较大,入手仍需谨慎。

  市场

  公约修订助推红木价格止跌回升

  今年6月12日,新修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CITES公约)生效。受此影响,部分红木原材料进口将受进一步限制,使得国内红木价格在近期经历了一波上涨行情。

  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GB18107-2000《红木》,“红木”范围确定为5属8类、33个主要品种。而此次《公约》新修订后的规定中,这33种红木树种中的7种被列入管制物种,包括俗称老挝红酸枝的交趾黄檀、属于红酸枝木类的微凹黄檀、中美洲黄檀、属于黑酸枝木类的伯利兹黄檀等,这些树种均须有进出口许可证或再出口证明书,方可进行国际贸易。

  今年第一季度,红木行情仍走跌,但到6月份触底反弹,,红木分类月指数报133.44点,月环比涨5.88点,涨幅4.61%。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其中像交趾黄檀的进口价格今年初开始上涨,目前涨幅高达20%—30%。

  伍炳亮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国明式家具学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他介绍,以被列入濒危物种的老红酸枝为例,由于公约禁止砍伐、实施管制和限制进出口贸易,使原来渐已稀缺的老红酸枝材料供应雪上加霜,货源供应量严重不足。

  “单从年初至现在情况来看,老红酸枝原材料价格已上升 30%到50%。”伍炳亮透露,近来一些小料、短料每吨10万左右,一些10多厘米口径料每吨15万至20万元,超20厘米口径每吨20万至40万元左右,口径30至40厘米的料已达到50万至70万元每吨,超40厘米两米长薄板按块议价,每块1万多元,若按吨则高达100多万元。

  伍炳亮说,近一个多月来,老红酸枝材料行情上演了与2007年越南黄花梨材料供应一样的行情,一天一个价。除购买老红酸枝材料做家具的老顾客外,场外资金也纷纷涌入抢购名贵材料。

  分析

  未来走势良好精品红木家具可长期增值

  “按目前原材料供应情况来分析,老红酸枝这波行情会维持一段时间,估计到今年秋季的时候会平稳下来。”伍炳亮预测说,在名贵材料稀缺和供应量不足情况下,红木家具下半年行情走势依然大好。

  伍炳亮认为,一些仿古家具企业原材料因为是前期购买的,在销售方面目前还不会受到现时原材料走高的影响。但由于可以预期未来名贵材料供应量将更加紧张、价格更加昂贵,日后红木仿古家具的价格仍将进一步上涨。

  “在我看来,去年底和今年初是投资红木的最好时机,接下来红木的价格还会逐渐上涨。”广东省小商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红木产业专业委员会会长陈军也认为,2013年是红木投资的一个好时机。

  陈军介绍,2011年受宏观调控和一些投资者过度炒作影响,红木市场在一路攀高后出现低迷。因为价格空间被提前买走,从2011年到2013年上半年,优质红木的跌幅达到四成。

  红木价格的大起大落之下,红木家具成品价格也随之起伏,对收藏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不过,陈军表示,受到股票、房地产等投资领域缩窄影响,一部分投资者将眼光转向了更为稳定和实际的红木市场。

  “比如,老挝红酸枝11件的家具套装,2011年价格要50万元左右,到了2012年35万元不到,这两个月却要出到60万元甚至100万元才能拿到。”陈军说。

  专家建议:长期投资形势看好短期投资仍需谨慎

  “炒楼不如炒家具”、“存钱不如存红木”、“买红木比股票更稳健”的说法近年来十分流行。2000年以后,红木家具被投资者看重,逐渐成为热门的投资品。

  由于红木具有硬度大、密度高、稳定性好、油性强、花纹美观、雕刻表现力强的特点,真正的红木家具,甚至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可谓经久耐用。又因为红木家具在古代是属于皇家贵族的用品,历来被国人视作档次、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伍炳亮认为,红木家具由于木材十分珍贵,资源短期之内不可再生,特别是海南、越南黄花梨,小叶紫檀,老红酸枝等中国传统家具名贵所材,都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一千多年才能成材,用这种名贵木材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出富有艺术含金量的精品、艺术品,就会具有很高的投资与收藏价值。与房地产投资和股市投资相比,红木家具投资风险较小,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值,因此适合长期投资。

  但面对目前红木家具投资回温的现状,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典家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区小健也指出,现在的红木家具市场良莠不齐,投资群体不太理性存在羊群效应,红木投资不要盲目跟风。“投资的人赚钱的都说自己赚钱了,亏钱了就没有人说。”

  区小健认为,虽然目前红木家具市场涨声一片,但有待考察。他认为,红木家具价格上涨一方面是由于6月出台的公约将一些红木品种归为濒危物种,限制出口,提高了原材料的价格;另一方面也不乏有人借机炒作。一些人从源头垄断部分木材,然后抬高价格转手卖出。因为红木家具成本高、回收渠道有限、变现慢,普通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否则很容易砸在手里。

  “市场上真正称得上是收藏级的红木家具目前很少,不到20%。”区小健说,红木家具的投资收藏并非只要是名贵的木头就是好东西,还要看家具的形态、工艺和韵味。市场上红木家具差价较大,同一家工厂、同一块木头、同一个款式,不同的工艺水平也会使家具价值产生差别。

  “假如真正按照传统工艺来做一套家具,整个工厂有的需要长达一年半、两年的时间。”伍炳亮提醒说,对明清家具、仿古家具投资与收藏时,建议购古典家具要定位于精品为主,而仿古家具要定位设计制作富有艺术含金量的精品家具,也只有高品位艺术家具才能经受长时间考验和有生命力。

  他指出,衡量家具的价值应从型,艺,材,韵四点出发来检验它是否合符标准,缺一不可。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红木家具、仿古家具存在普通商品、工艺品(工艺品装修效果图),艺术品不同级别的家具会产生较大的市场价格差异。这些需要每一位明清家具、仿古家具爱好者,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在多看多比较中提高审美眼光和鉴赏力。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濮安国建议,不要单纯抱着投资赚钱的心理去红木家具市场凑热闹。他认为,红木家具首先是它的使用功能,消费者在选购红木家具时应结合自己生活需要,根据居室环境和经济条件,选购合适的家具。

  “不要被商家忽悠。”他说,“红木家具能够投资升值,这里包含很多商家炒作的成分。缺失工艺制造水平和艺术品位的红木家具并不符合收藏条件,不仅不会升值,随着红木家具精品市场的成熟,时下许多劣质红木家具只会贬值。没有艺术价值的家具不具有收藏价值。假如因为材料上涨,红木家具就升值了,那你还不如直接去买木头作为投资”。

  区小健也指出,投资者在投资时应保持理性,要不断学习成长,积淀经验。民间收藏者对于红木收藏不能仅追逐一种短期的投资行为,更应该从中享受艺术品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如此方能促进红木市场的理性和成熟。

  7月25日,工信部公布了2013年钢铁行业首批淘汰产能企业名单。那么,此消息能否为饱受产能过剩之苦的钢铁行业,带来一些“清凉”呢?据多位业内人士反馈,其作用和影响或极为有限。另一方面,今年频吹的“环保风”,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能否“接力”?

  今年钢铁行业首批淘汰落后产能974.9万吨

  此次工信部公布的今年首批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包括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等。

  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力争在2013年9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确保在2013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在“产能转移”问题,2012年的表述是:“不得向其他地区和周边国家转移”,在表述上略有差别,而在时间进程上没有变化。

  名单显示,今年首批炼铁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9家,计划淘汰高炉13座,容积均在450立方米以下,合计炼铁产能277万吨;首批炼钢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4家,合计炼钢产能697.9万吨,共计淘汰落后产能974.9万吨。

  据了解,此前于4月份,工信部公布了今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任务,炼铁产能263万吨、炼钢产能781万吨。

  而根据本次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炼铁产能已超过4月份计划任务,炼钢产能还未超过4月份计划任务。

  影响或有限

  “量很少,如毛毛细雨,不过是隔靴挠痒。对于市场,几乎没什么影响吧。”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以前要求淘汰的多,新上的就多。现在要求淘汰的少了,也就没人理了。”

  她直言,近年来落后产能越淘汰越多,“除非破产,否则没有办法。但这个可能性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2013炼钢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所淘汰的设备基本为30吨及以下的炼钢转炉和电炉,不过,60吨转炉、40吨电炉(分别为3座)也“榜上有名”。

  业内人士对此指出,一种可能是这些设备虽然容积达标,但能耗方面指标不合格;另一种可能就是这些设备,之前已经淘汰了,此次报上来是为充数。

  山东某钢厂也在此次名单中。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他们“上榜”的几座30吨的转炉,早在2012年就已淘汰,而换上了60吨的转炉。

  “工信部要求在2013年前淘汰掉,事实上,不少报上来设备,都是早就就淘汰的。每次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基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据了解,自2005年中国出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来,“装备能力”一直为界定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主要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该做法主要集中在淘汰中小规模企业,淘汰相对落后的工艺。按最新的产业政策,落后粗钢产能主要是指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以及30吨以下的转炉、电炉。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1年末,工信部下达“十二五”期间工业领域19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时则提出,不再继续提高淘汰落后的装备标准,将主要依据能耗物耗和清洁生产标准,以免企业为躲避淘汰不断对落后装备实施扩容改造,导致实质上的产能扩张或谎报瞒报装备容量等负面效果。

  业内人士指出,从过去的依据装备标准“一刀切”,到如今相关主管部门在公开场所承认现行政策不适应钢铁行业发展要求,并对相关管理法规作出完善、修改等。“近年来,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态度、思路,已有了较大转变,不过具体效果,还需看其执行力度。”

  环保整顿:“烟雾弹”威力有多强?

  那么,今年频频刮起的“环保风暴”,能否对产能过剩起到一定作用呢?过去多年,环保整顿似乎被认为是“烟雾弹”。

  “应该说环保整段,还是有一点作用吧,7月上旬粗钢产量就下降了。并且政府直接上门看着你,你咋的也要给面子停一停嘛。”上述人士说。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7月上旬预估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08.3万吨,旬环比下降4.5%,创年内最大旬度跌幅,自今年4月上旬以来首次跌破210万吨。

  不过,为何减产发生在7月上旬?产量数据、降幅,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一舟认为,中钢协7月上旬的粗钢产量统计或存在一定滞后。7月初中钢协粗钢日产量下降,应该是在6月底减产的效果,且减产的幅度可能大于实际情况。

  他指出,根据我的钢铁网的调查,实际生产情况可能是,6月下旬7月初,粗钢产量已经降至底部,而在盈利改善过程中,产量在7月上旬已开始逐渐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上旬,据MRI成本模型测算,螺纹钢盈利创年内新高。

  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量171.8万吨,旬环比增1.4%;全国预估粗钢日产量为213.0万吨,旬环比增2.4%。

  一位分析师表示,环保政策的影响可能没有预期那么大。“就经济发展而言,地方上存在一些保护性的东西。短期力度,不会像文件中说的那么严厉,政策弹性还是比较大的。”有关更多墙体材料的相关行业资讯请查看新型墙体材料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更多墙体材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墙体材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