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生物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 生物材料行业产业布局

生物材料行业产业布局

2019-06-18 11:15:55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2018年我国生物材料市场规模达到56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已超过20%,封堵器、生物型硬膜补片、骨创伤修复器械等生物材料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一些产品基础研究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下是生物材料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生物材料行业产业布局

  我国生物材料行业前景广阔,从事的企业超过2000家,但由于技术缺乏,生产的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耗材,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仅有30家左右。生物材料行业分析,面对大而不强的局面,未来应当建成新一代生物材料产业体系,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据生物材料行业产业布局分析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生物材料市场规模约670亿元,发展到2016年增长至1730亿元左右,增长了158.21%;近几年增速呈加快趋势,目前年增长已达20%左右,保守估计至2019年,我国生物材料市场规模可达6000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材料产业仍将进一步集聚于东部沿区科研院所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北京、上海等省份,以及少数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1、研发要素进一步集聚于北京和上海

  北京市拥有众多高质量的科技研发中心以及丰富的生物材料人才资源,现已承载全国生物材料的技术研发、信息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但目前,在生物材料的市场化、产业化、投融资环境等方面都和上海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北京市生物材料研发成果呈现出明显外溢态势。

  上海市的生物材料产业基础以及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几名,跨国生物材料企业与国际金融机构繁多,也是生物材料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究开发、营销、制造和投资的汇集中心,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是引领中国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的中心。

  2、江苏和山东将加速实现生物医药制造环节的集聚

  目前,我国生物材料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条未形成,支撑技术、生产装备较落后,基础设施差等一系列问题。江苏和山东以其雄厚的制药基础和大型龙头企业积聚的优势,在“十三五”期间,将成为中国生物材料制造的重要基地。

  江苏省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实力较强,已有17家企业进入全国制药工业百强行列,将形成以泰州“中国医药城”为中心,南京、苏州、连云港等地差异化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生物材料行业产业布局分析指出,山东省则依托鲁南制药、齐鲁制药、新华制药、东阿阿胶、福瑞达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医药大型企业,以基因工程药物、发酵工程药物、生化药物、新型诊断试剂和海洋药物五大领域为重点,打造产业链完善的生物医药制造、流通链条。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则提出,加速新材料技术应用,针对心脏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临床治疗需求,继续加快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可降解血管支架、人工瓣膜、骨及周围神经等修复材料、人工关节、人工角膜、人工晶体、人工耳蜗等植(介)入医疗器械新产品的创新和产业化。针对器官修复等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推动生物技术与材料技术的融合,加速仿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推进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植(介)入新产品中应用。

  我国生物材料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总体上居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但落后于发达国家,少部分领域居世界先进水平。预计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充分调动人体自我康复的能力,实现被损坏的组织或器官的永久康复,将成为未来我国生物材料行业的发展方向。以上便是生物材料行业产业布局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生物材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生物材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