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石化装备行业分析报告 >> 2015年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布局分析

2015年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布局分析

2015-07-31 17:22:08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虽然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大型骨干企业较少、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工艺与装备开发脱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在速度和效益、规模和素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未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不足以支撑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因此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布局要发生一些变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下面是对2015年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布局分析

2015年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布局分析

  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即将正式投入运作。显然,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雄厚的资本支撑,将为泛亚地区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可为国产石化装备走出国门提供难得的巨大商机。事实上,走出国门对我国石化装备业来说也是“理所当然”。

  首先,国内需求低迷。众所周知,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产业投资增速回落,企业更新改造受阻,国内市场对石化装备的需求极度低迷。在此情况下,石化装备制造业急需开辟国际市场,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为此,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制造水平的提档升级,增强对外竞争能力。更多相关石化装备产业布局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石化装备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

  其次,装备技术已成熟。实际上,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消化,我国石化装备业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一些大型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可喜进展,如在大型聚酯成套装备、EO反应器、石油钻探设备、煤气炉、离子膜、天然气设备、煤制油(烯烃)装置等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我国装备制造能力已达到相当规模,某些制造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目前全国具有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资格的企业有3000多家,具有三类压力容器制造资格的企业有700多家,具有ASME制造资格的有近200多家,每年可生产石化非标设备50万~60万吨。这些,都为国内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可靠的技术与物质基础。

  再次,外部市场已具备。泛亚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而石化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般都会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加之有了亚投行的资金支持,这些国家会积极利用此中机会,趁机扩大自己的石化业基础建设,这恰好是国内石化装备业所需要的外部市场。

  那么,国内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如何才能顺利走出国门,去圆石化装备制造的强国梦呢?笔者以为,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快研发步伐,尽快形成更多的自我核心技术。从国家层面看,要整合研发资源,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着力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石化装备制造技术和加工工艺,以价廉物美提升竞争力,有助国产装备抢滩海外市场。从制造企业看,要科学引进吸收消化国外技术,加快转变形成自己的生产力。引进技术时,企业要注意不能进行简单的复制模仿,而要取其精髓、有所提高。正如上世纪90年代南化公司化机厂一样,在聚酯装备制造上,先对洋设备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升华为自主技术,最终逼退跨国公司,为国内聚酯行业提供了价廉物美的成套装备,并称雄于世界。

  二是要走产业化路线,强化协作分工。国内石化装备制造业要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既要讲究协作,又要合理分工,做到有序健康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打破地域和所有制限制,实现信息共享和产业内合作,发挥合力攻坚克难,突出资源整合效用;另一方面要按照各自的专业化优势实现术业有专攻,不能心有旁骛,见到有利可图的项目就一窝蜂而上。特别要强调的是,雷同导致过剩,过剩导致供需失衡,而失衡则导致恶意竞争,最终是削弱了整体实力,难免陷入困境。

  三是要走智能制造途径,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国内石化装备制造业要紧跟世界技术发展潮流,要善于瞄准行业技术前沿。在产业调转过程中,企业要不断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并遵循高效、节能、低碳、安全、环保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石化装备产品走出去的能力。

更多石化装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石化装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