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保險返傭機制實施詐騙的行為逐漸浮出水面。近日,上海警方成功偵破了一起職業索賠團伙騙取壽險公司返傭的合同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400餘萬元,12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壽險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今年2月,上海某保險代理公司在自查中發現,其合作方在近一年內代理的31起保單中,有29單的投保人在投保滿一年後,以資金短缺、家庭困難等為由申請退保。然而,這些保單的代理人在簽約成功後已獲取了高額佣金並失聯。保代公司懷疑對方存在惡意退保、騙取佣金的行為,隨即向警方報案。
接到報案後,警方迅速調取了這31起保單的詳細檔案,發現部分投保人與代理團隊存在密切關係,甚至存在業務員自保的情況。進一步調查顯示,投保資金的來源及退保資金的流向均指向同一團伙控制的帳戶。這一發現為案件的偵破提供了重要線索。
經查,該團伙利用其在保險行業的經驗,與保代公司簽訂代理合同,約定按第一年投保費用的一定比例獲取佣金。隨後,團伙成員在上海、江蘇等地招攬金主及關係人,由金主提供保險資金,關係人虛構保險購買需求投保,以此騙取保險公司首保返傭。待投保期滿一年後,團伙指使投保人以惡意投訴等方式實施退保,累計騙取首保返傭400餘萬元。
在全面掌握案情後,警方於4月22日在江蘇等地警方的協作下,成功抓獲了12名犯罪嫌疑人。其中,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詐騙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其餘9名犯罪嫌疑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近年來,上海公安經偵部門依託「專業+機制+大數據」的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持續發起集群攻堅,全力清除金融領域「黑灰產」的滋生土壤。自2025年以來,共破獲相關案件30餘起,抓獲130餘名犯罪嫌疑人,有效維護了金融市場的秩序。
此次職業索賠團伙利用壽險返傭機制實施合同詐騙案的偵破,不僅揭露了保險行業中的不法行為,也展示了警方在打擊金融領域「黑灰產」方面的決心和能力。通過全鏈條打擊,警方成功抓獲了12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額高達400餘萬元。這一案件的告破,為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和保險機構要提高警惕,防範類似詐騙行為的發生。
人壽保險保障對象是人的身體和生命,而且期限較長,合同複雜。通過對我國壽險業發展現狀分析了解到,在「十三五」規劃開始的關鍵節點上,壽險業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它的地位是凸顯的,而且壽險業肩負著重大的任務也是前所未有的。當然了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在2015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壽險業的增速是超過23%。當前壽險業面臨的問題有哪些?「2016中國壽險業十月前海峰會」在深圳召開,會議主題為「複雜利率環境的挑戰與應對」。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黃洪指出,與四時變化一樣,人身保險業也有生、長、收、藏等運行周期,而影響這一運行周期的因素中,利率的影響是極為關鍵的,特別是低利率的影響更大。他認為,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全球經濟下行周期、人口紅利快速消失三大因素下,利率將階段性處於低位。低利率將對人身保險業帶來全方位的影響和重大的挑戰。目前,人身保險業正面臨五方面衝擊:一是對過於依賴利差的定價機制產生衝擊;二是對資產驅動負債的商業模式產生衝擊;三是對放大資本槓桿的擴張路徑產生衝擊;四是對激進投資的應用方式產生衝擊;五是對傳統思維定式的風險管理體系產生衝擊。
黃洪指出,人身保險業要高度重視、認真分析低利率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雖然低利率會給人身保險業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我國人身保險業仍然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人身保險業對低利率要充分認識、系統謀劃、及早應對。」
黃洪指出了人身保險業可以踐行的四條路徑:一是要拓寬發展領域,創新商業模式。各人身保險公司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著眼於經濟社會變化所孕育的新機遇,積極拓展新領域,提升傳統領域開發水平,努力尋找新的增長點,創新商業模式,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二是調整產品結構,改革保險供給。要始終堅持「保險姓保」,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產品質量和供給能力。要優化產品供給,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延伸和豐富以生老病死殘相關的周邊服務。要結合現代醫學和大數據的發展,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主動應用網際網路思維,向回歸保險互助本源提供服務,增加附加值,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三是優化資產負債匹配,降低風險隱患。各人身保險公司要加強資產端和負債端的溝通協調,主動對資產負債進行匹配管理,促進資產端和負債端的良性互動和動態平衡。實現投保人的資產安全和保值增值。各公司不僅要確保資產端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而且要從負債端入手,切實降低負債端成本,建立完善的風險監測和預警體系。四是加強經營管理,實現降本增效。人身保險公司通過削減成本,即使面對投資收益下滑和準備金提升,也可以確保公司獲得利潤,提升抵禦複雜經濟環境的抵抗力。各公司可以通過應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降低經營管理成本。
「當前,保險業的資產規模已經是1999年的53倍,低利率風險處理不慎,形成的隱患更大、解決問題也將更複雜。」黃洪表示,低利率環境的衝擊對人身保險業將是一次嚴峻考驗。他希望人身保險業能夠認清形勢,順應變化,主動應對,為穿越經濟周期,提前布局。更多最新相關壽險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壽險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新國十條」開啟了保險業新時代,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描繪了保險業發展的圖景。「十三五」時期,中國保險業依然處在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市場對「保費低、保障高、收益穩、服務好」的保險產品的需求旺盛。在人口老齡化加劇、撫養比不斷上升的形勢下,人身保險業在開發商業健康和養老保險產品、投資健康和養老產業、拓展企業年金市場、參與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管理等方面的發展空間巨大。黃洪強調,我國人身保險業在主動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可以大有作為。
中保協和前海管理局在峰會上正式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中保協會長朱進元和深圳市政府黨組成員、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局長杜鵬分別代表雙方在備忘錄上簽字。根據合作備忘錄,雙方達成協議,將峰會更名為「中國壽險業十月前海峰會」,積極推動保險業創新機構、金融服務機構等落戶前海,支持保險領域各類國際性和全國峰會在前海舉辦,並在前海開展保險業人才培訓。
中共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在致辭時表示,「中國壽險業十月峰會」花落前海,將有效依託前海在「自貿試驗、深港合作、一帶一路」等諸多國家戰略布局中的核心優勢,在更大範圍和更多領域發揮行業號召力和影響力,為壽險業的蓬勃發展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同時也有利於推動前海壽險行業加速集聚。目前,區內擁有9家創新型保險法人機構,基本形成包括「原保險、再保險、保險資管、保險中介」等功能於一體的保險領域全產業鏈。前海正醞釀出台支持保險業創新發展的專項政策,探索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保險全產業鏈扶持政策體系。
峰會還發布了中保協重大課題「中國壽險業:複雜利率環境的挑戰與應對」的研究成果。課題總結了海外市場的經驗教訓,對我國壽險業在低利率環境下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未來中國壽險業需要有質量的增長。事實上最近這些年,壽險業面臨的風險是有積累和加劇的趨勢,比如說許多中小的壽險公司集中出售一些短期高現金價值保險產品,甚至預設了7%以上的投資收益率來吸引消費者,這種短期行為大大增加了行業的未來的集中給付和非正常退保的風險。壽險業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是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
上市險企2016年年報顯示,6家上市險企均加大了銀保轉型力度,增加銀保期交保費占比,降低躉交保費,銀保保費增速趨緩。2016年,中國人壽 、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平安壽險、 新華保險 、太保壽險的銀保保費增速分別為2.1%、4.5%、0.8%、47%、-23.7%、-57.7%。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平安壽險的銀保保費出現47%的增長,但由於平安壽險的銀保保費基數較低,增長規模僅為36.24億元,且以價值較高的期交業務為主。
從轉型始於2013年的 中國人壽來看,2016年國壽發展期交業務,繼續壓縮躉交業務,不斷提高價值貢獻,銀保渠道保費從2015年的1060.28億元微增至2016年的1082.56億元。
國壽銀保首年期交保費為178.35億元,同比增長30.0%,五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為52.17%,躉交業務保費為680.47億元,同比下降7.4%。在加強銀保期交的同時,中國人壽也加深了與廣發銀行的業務協作,2016年廣發銀行代理中國人壽的銀保期交業務保費增速超過360%。
對於未來的發展策略,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優化交費結構,銀保渠道已從躉交業務轉向期交業務,但是其中三年期期交業務占比較高,十年期以上期交業務還有提升空間。2016年,公司銀保躉交業務保費680.47億元,同比下降7.4%;2017年,這一數字將壓縮至600億元以下。」
「公司推動長期期交業務和保障型業務發展。銀保渠道不斷拓展網銀、自助終端、手機銀行等銀行電子銷售渠道,各主要銀郵代理渠道期交業務均實現較快增長。2016年銀保渠道銷售人員達23.4萬人。」中國人壽年報表示。
壓縮銀保保費較早的中國平安年報顯示,平安壽險銀保規模保費由2015年的76.95億元增至113.19億元,期交保費由16.13億元增至30.14億元,銀保期交保費增速明顯高於規模保費增速。其年報表示,銀行保險業務不斷深化內外渠道合作,聚焦高價值期交業務的發展,期交新業務規模保費30.41億元,同比增長88.5%,取得突破性成長。銀保客戶經理數量從3200人下滑至3094人。
中國太保提到,轉換內生動力,去低價值銀保業務,得高質量個險發展。公司遵循可持續價值增長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業務質量高、可持續增長能力強的個險業務。其業務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銀保業務占比從2010年的54.9%下降至2016年的5.3%,業務規模從482億元下降至73億元(2015年法人渠道保費為172.5億元),下決心去除低價值業務超過400億元。
銀保轉型最為明顯的要數新華保險 ,2016-2021年中國壽險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數據顯示,去年新華銀保渠道加快轉型發展步伐,主動收縮躉交業務,以年金險、健康險產品「雙線發展」為基礎,加大期交業務發展力度。全年實現保險業務收377.27億元,同比下降23.7%,其中,首年保費256.75億元,同比下降26.5%;首年期交保費57.10億元,同比增長46.3%;躉交保費199.65億元,同比下降35.6%。
此前頗為依賴銀保的人保壽險也加快轉型,人保壽險銀保保費從2015年的565.68億元增至2016年的591.66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長險首年保費達556.22億元,同比增長4.7%,長險首年躉交保費下滑4.7%,長險首年期交保費增長383.7%,銀保短期險下滑21.9%。
「銀保渠道聚焦價值轉型,在穩定業務規模的同時,期交首年規模保費大幅增長。團險渠道聚焦法人客戶與價值業務,業務拓展能力不斷提升。銀保渠道搶抓業務發展機遇,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積極做好業務結構轉型,業務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人保在年報中提到。
2016年,太平人壽銀保保費由2015年432.95億港元輕微上升0.8%至436.32億港元。其中銀保首年期交保費由去年32.71億港元上升42.07億港元,增長28.6%,而銀保躉交保費同比下降4.9%。銀保渠道第13個月保費繼續率及第25個月保費複合繼續率分別為94.0%、89.1%。銀行保險銷售網點數目由2015年的21255個增加到2016年的29673個,增加8418個。
「境內業務穩中向好,壽險核心業務和效益型業務全面超額完成任務,中長期保障型業務占比繼續提升,銀保13個月繼續率連續保持行業第一。銀保期交新單保費同比增長37%,其中十年交及以上業務占比接近70%。」太平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