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色散补偿光纤行业分析报告 >> 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

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

2018-08-03 11:38:41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我国光纤产量在全球的占比持续提升,2016年占比已经超过60%;从出口来看,我国光纤出口比例2012 年开始大幅下降,2015年出口已经下降到6%以下。以下对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由标准单模光纤组成的2.5Gbit/s´8波分复用系统在波长1550nm处存在比较大色散的问题,光纤制造厂家通过增加光纤的波导负色散来抵消光纤的材料正色散方法,研制出了在1550nm波长具有较大负色散的光纤,称之为色散补偿光纤。该光纤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利用色散补偿光纤在1550nm波长的大的负色散,补偿标准单模光纤在1550nm波长由于长度增加所积累的大的正色散。优质色散补偿光纤在1550nm波长的负色散值可达−80~−150ps/(nm·km)。一般1km色散补偿光纤可以补偿4~8km标准单模光纤的色散。但是,色散的补偿本身具有比较大的衰减,需要采用光放大器来弥补色散补偿光纤的光损失。

  长期来看,在新一轮5G移动通信投资之前,固网宽带接入将实现从100M到500M、1000M的飞跃,以建设千兆宽带到户为目标的新一代FTTH网络建设有望成为引领光通信产业未来一两年发展新的市场引擎,同时今天的NG-PON部署直接也是为5G移动通信的承载网做准备。

  2010 年以来,国内光缆线路长度保持 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2017 年第三季度末,光缆总长度已达 3606 万公里,相比 2016 年增幅已达 19%,全年增速预计超 过 20%,为 5G 到来做好传输网建设提速准备。其中长途光缆和本地网中继光缆 稳定增长,接入网以每年 1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光纤产量在全球的占比持续提升,2016 年占比已经超过 60%;从 出口来看,我国光纤出口比例 2012 年开始大幅下降,2015 年出口已经下降到 6% 以下,国内光纤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成为了全球光纤产能、产量和需求最大的国家。2017 年 11 月移动开启了半年光缆产品集采,集采量规模折合 1.1 亿芯公里, 大超预期,推动光纤景气度持续走高。

  目前已有的DCF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基于基模设计的光纤,即使纤芯具有高相对折射率差Δ和采用多包层结构,以便增加基模的负波导色散;另一类是基于高阶模设计的光纤,即使光纤处于双模(LP01、LP11)同时传输的状态,利用接近截止波长处工作的LP11模产生很高的负色散。双模DCF的色散补偿特性很理想,而且有潜在的高效率,但在实施补偿过程中需要额外的器件,如模间转换器和偏振旋转器等,因此目前尚未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通过对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分析,国内光纤光缆厂商从多年前 200 多家减少至不足 30 家,具备“棒纤缆”全产业链能力的公司竞争 力不断增强,行业集中度趋势明显。光棒市场份额方面,长飞、亨通、中天、富通和烽火前五家厂 商的市场份额总和已达 93%。

  国内光纤光缆厂商从多年前 200 多家减少至不足 30 家,具备“棒纤缆”全产业链能力的公司竞争 力不断增强,行业集中度趋势明显。色散补偿光纤市场前景分析,光棒市场份额方面,长飞、亨通、中天、富通和烽火前五家厂 商的市场份额总和已达 93%。

  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统计数据分析,光纤预制棒曾一直依赖国外进口,日本是我国最主要的光纤预制棒进口对象。自2005年以来,我国光纤预制棒进口量占比逐年降低,至2016年光纤预制棒的供应已经基本上能实现自产,2016年国内光棒总需求780 吨左右,自产光棒约5600吨,国内产量占比已经超过 70%。

  综上所述,色散补偿模块光纤的市场份额将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基于DCM纤的色散补偿产品。未来,亚太地区将成全球色散补偿模块最大消费市场。笔者相信我国及亚太地区的色散补偿光纤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以上对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分析。

更多色散补偿光纤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色散补偿光纤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