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中国汽车产业链及产品将面临重大挑战和变革,人们的用车生活、汽车产业模式也将随之改变。继3月份出现同比负增长之后,4月全国轿车销量更是出现了近10%的大幅度下滑。以下对中国小轿车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连续多年保持汽车产销世界第一的地位,2017年也将达到新的水平,而2016年尽管汽车市场出台了一批政策和规定,并没有对汽车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些政策必将延续到2017年。渠道下沉,加强开拓三四线市场,这几乎近两年主流乘用车企业的共识。的确,随着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一二线市场正遇到越来越大的销量增长瓶颈。宏观经济的低迷,使得整体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不振,而且几乎所有大城市都车满为患,不得不面临堵车、停车这样的用车困扰;日渐蔓延的限行限牌,更是明确地为大城市汽车容量扩充踩下了刹车。
2017-2022年小轿车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在全球市场上小型车以其低廉的价格,省油环保的特性吸引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日本微型车的销量超过汽车总销量的30%以上。然而在我国由于受到“小车没面子”的影响,小型车总是受到市场的冷落。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首先,随着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消费者心理越来越理性和成熟,拥有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事情。当汽车仅仅是代步的工具时,每一个消费者都会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选择自己适合的汽车。
其次,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能源危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突破60%。据统计每年新增石油消费量的70%以上被新增汽车所消耗。2013年3月20日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核算办法》,要求我国乘用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量2015年降至6.9L/100km,2020年进一步降低至5L/100km。随着国家在政策上的导向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小型车。
应该说排量小并不是阻碍消费者选择小型车的真正原因,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才是人们放弃小型车的原因。每当街头上出现Smart,甲壳虫时,总能吸引许多路人的目光,这就说明了消费者并不是嫌弃小型车,他们只是想要一款精巧别致、夺人眼球的小型车。
在国内资源日益紧张,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希望自主品牌能不断推陈出新,制造出一些质量好、外形时尚的小型车供消费者选择,这样既为国家能源和环境的问题作出了一份贡献,也为自己提升企业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2004年开始,我国小轿车市场迎来了一场转折和革命,其最大的特征是,消费者的购买理念日益成熟,小轿车消费的社会象征意义逐步回落,小轿车价值回归到一般商品的实用价值。中国消费者逐渐从盲从攀比开始以理性、审慎来评判汽车消费,并有了自己特色和个性化的评判标准。与此相适应,小轿车市场也涌现了满足这一需求趋势的经典产品品牌,比如北京现代伊兰特等。
这一时期轿车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成为小轿车最被关注的三大焦点。小轿车应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特点:时尚造型、高科技含量、高性价比。而北京现代伊兰特恰恰因为全面满足了这些需求,成为中国小轿车之王。伊兰特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击败所有对手,成为中国小轿车冠军,以及中国单车销量最高车型,在同级车型中市场占有率高达19%
最近三年,国内车市成熟度已和欧美日发达国家非常接近,国内汽车消费也不再单一,由于家庭化汽车消费逐渐普及,国内的汽车消费也开始朝“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认识已经从单一、片面的价格配置考量逐步向汽车的本质因素转移。调查结果显示,外观造型、发动机技术、安全装备成为消费者最主要的购车关注点。消费者对排量、内饰、变速器的重视程度将有显着增加,对整体造型、前脸造型等外在因素的关注度下降。
更多小轿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小轿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