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三十四家,正常开工的二十多家,年处理血浆量在100吨以上的仅十余家。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围,主要指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以下对血浆行业布局分析。
血浆行业布局分析,美国与中国仍然为世界上采浆量最大的两国,16年中国增速较高。美国采浆总量约为38296吨,而中国采浆总量估计约为7100吨,不及前者的1/5。血浆行业分析指出,中国采浆总量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13.0%,略高于美国的10.2%;近两年中国采浆量增速加快,2018年增速达到21.5%。
单采血浆技术是指用物理学方法由全血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组分,并将除血浆外其余组分回输给供血浆者的操作技术。其采集过程如下所示,先从供血浆者体内抽取血液(全血),然后将血浆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其他组分分离。分离出来的血浆用于工业生产,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其余组分则回输给供血浆者。现从三大方向来分析血浆行业布局。
国内市场供需失衡,增长属于粗放型,主要靠原料血浆供应。血浆行业布局分析,未来较长时间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力将由血浆资源拥有量及血浆综合利用能力决定。为缓解血液制品供需紧张,2012年新单采血浆站的设置和审批出现突破。国内整体采浆量的提升是趋势,能够顺势而为获取更多浆站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国内血液制品政府主导,企业相对分散,但正在集中。国内从2001年起就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企业,而不断推出的各种行业政策限制了小企业的发展,生产资源不断的向大企业集中,血浆行业布局分析,预计也将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目前国内共有32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含1家被收回证书,3家被取缔GMP证书),正常生产的仅20 余家,血浆采集250吨以上的企业仅为6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由于各种组分在血浆中的含量基本是固定的,所以企业从血浆中提取的产品数量越多,摊薄在每个产品上的成本就越少。随着我国医疗市场对于各类血液制品的需求上升,能够充分提取血浆中有效成分的企业,吨血浆的收益会明显高。血浆行业布局分析,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增长粗放型,仍然是靠投浆量推动,血浆资源的增长直接决定了产量、销量的增加。从长期来看,国内的投浆量将达到6000吨左右的水平,届时国内供需矛盾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国内企业竞争的重点将由血浆资源的控制,逐步转向技术的竞争,能够采用新工艺提高血浆利用率或推出新品的企业将会占得先机。
血浆行业布局分析,2019年中国血液制品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46亿元人民币,从2015年到2019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22.4%。 血液制品行业采浆量决定企业规模,谁拥有血浆量最大谁就是行业龙头,中国目前一年血浆需求量超过14,000 吨,而去年总采浆量不足7,000 吨,约有一倍供应缺口,供需严重失衡。也就是说,采浆量决定企业的生存,中国企业发展受制于血浆规模,主要是在中国受制于国人供浆观念等影响,扩大采浆规模是相当困难的事。血液制品的行业规律是血浆提炼能力达到1000吨以上会有较大成本优势,由于血浆来源受限,因此浆站数量多、采浆量大、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企业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更多血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血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