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为3018.19亿元,同比增长5.85%,增速较2014年的4.9%提高了19.4%,标志着中国音乐产业继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到位,新兴融合业态产生的经济动能不断涌现,在“十三五”期间有望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趋势。以下是中国音乐市场规模详情:
2015年音乐类演出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4.8%。票房总收入为45.55亿元。其中各类大中小型演唱会的票房总收入29.72亿元,音乐节票房总收入3.48亿元,Livehouse票房总收入6341万元,剧院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11.72亿元。大型演唱会仍然占据音乐类演出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但小型场馆的演出开始受到重视和青睐。同时,互联网资本的介入、线上直播的常态化以及国际化程度的提升,正改变着音乐演出市场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资金和人才的持续涌入也将使音乐类演出市场的未来生机勃勃、发展潜力巨大。
据中国音乐市场规模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达498.18亿元。其中PC端音乐市场规模为58.06亿元,同比增长13.4%;移动端音乐市场规模为41.5亿元,同比增加22.8%;电信音乐增值业务为398.6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5.01亿,同比增长4.8%。音乐版权保护环境的持续改善,技术的不断创新,音乐服务的完善化,使得未来移动端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数字音乐市场整体规模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2015年音乐产业市场规模在国家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中的比值有所增长,占到文化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8%,在文化娱乐行业中继续大于动漫、游戏等行业,已经逐步接近广播影视、广告等行业的市场规模,体现出音乐产业在大众文化消费中的重要地位。
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核心层、关联层和拓展层的产值规模分别为665.32亿、1456.27亿和896.6亿元,分别占到总规模的28.21%、44.05%和27.64%。同比来看,核心层、拓展层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关联层则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以实体产品为主的关联层产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以文化服务、技术服务为主的核心层、拓展层则呈现出较强的带动作用。拓展层的快速反弹上扬,以及以音乐IP为源头的全产业开发模式的涌现等,都表明以音乐为核心的产业更容易与文化及相关行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分析中国音乐市场规模,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核心层、关联层和拓展层市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了2.26%、7.27%和6.32%。其中以关联层为主的融合型业态保持了7%以上增长,拓展层则突破了2014年微幅下跌的发展瓶颈,在新内容、新渠道、新模式的驱动下实现了大幅提升。而以实体唱片为代表的传统音乐产业市场规模进一步下滑,音乐演出产业和数字音乐产业在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影响下稳中有增,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则受益于政策环境优化与结构性调整,则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以上数据表明中国音乐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在结构性调整、融合共生的趋势下保持稳定发展的动能。
更多音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音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