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在加速暴露,银行对公贷款投放愈加谨慎。在资本市场发展逐步活跃的当下,上市公司、大型企业更多通过定增、发债等途径融资而非银行信贷,要求银行提供更综合化的服务,多家银行加大投行业务对大型企业融资的支持。以下对银行信贷发展趋势分析。
2017-2022年中国银行信贷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2017年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也将与宏观经济的回升节奏保持基本一致,并基本维持与2012年较为类似的运行轨迹,预计最高的单月信贷投放规模可能超过1万亿元,在最低投放的月份将达到6千亿元左右,全年新增信贷规模有望达到9万亿元左右。
受金融脱媒、息差收窄的影响,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微幅增长甚至负增长,但净利润仍保持了一定增速,这主要来自2015年以来银行不良预期改善带来的拨备利润释放。
受MPA考核、同业整顿影响,部分银行“缩表”,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均出现萎缩,银行在资产端、负债端都面临不小压力。从结构看, 主要是贷款开始回暖,同业资产规模大幅下滑。
负债端压力巨大。2017年,银行业存款流失问题更为严峻。除四大行稳健增长之外,中小银行存款压力巨大。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25家A股上市银行及邮储银行存款总计新增6.27万亿元, 同比少增近2万亿元。8家上市股份行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仅为2%,远低于2016年7.8%的全年平均增速。
2017年,随着宏观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银行资产质量趋稳。多数上市银行呈现了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不良率下降的情况,这为银行转型带来了基础和时间窗口。银行纷纷提出向“大零售”转型的理念并开始付诸实践,从2016年的地产加杠杆,到2017年的消费加杠杆,商业银行正在寻找零售金融转型的途径,意图摆脱对公业务的不良压力。
从2013年到2018年六年的过渡时间内,中国银行业将逐渐实行新的巴塞尔协议III,大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要求比以往多了3.5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一方面银行业务、上市步伐加快;另一方面,可转换债券成银行重要的资本补充手段,这一情况此前罕见。2017年以来,已有11家上市银行公布发行或者拟发行可转债的相关公告,计划募资共计2195 亿元。
截至2017年3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363万户,同比增加117万户;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9.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基础金融服务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左右。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总量增长很快,其中的金融风险不可忽视。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的获取渠道多为民间借贷,高昂利率、暴力催收问题比比皆是。为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防止发生踩踏事件,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势在必行。
更多银行信贷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银行信贷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