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经济”的崛起打破了男性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2019年我国瑜伽场馆达到30000+,一二线城市集中度较高,相关品牌有悠季、梵音、玛亚、科雯等,以下是瑜伽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瑜伽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增长,2019年瑜伽市场规模达322.1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393.9亿元,至2022年达到467.6亿元。瑜伽行业分析认为,瑜伽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瑜伽垂直产品,高速增长的泛人群及核心人群,以及线下瑜伽馆及工作室的课程收入。
截止2019年,我国瑜伽场馆达到30000+,城市消费水平是瑜伽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瑜伽行业现状指出,瑜伽不同城市发展情况,还与人口规模、瑜伽业普及程度、地区消费倾向有关。
2209年01月,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中,到2021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显著上升,体育消费结构更为合理。
录得有效投融资数量共27笔,且集中在A轮。其中,2016和2017年是投资高峰期,共录得9笔和8笔的投融资记录,2018和2019年则是对头部企业追加融资。行业累计投融资金额总计6.6亿+人民币,头部企业的投资集中度高且轮次紧凑,说明投资机构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预判是头部企业将主导行业发展。
从经营模式来看,大中型瑜伽馆的经营成本比较高,原因是整体配备要求高,且需要负担更多的老师成本,但客单价和学员规模也较大。中小型瑜伽馆的特色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设置更有特色的瑜伽课程,例如妈妈群体的亲子瑜伽,以吸引更多元化群体。小型瑜伽馆则可以根据学员定制化个人的练习计划,服务更加精细化。
从年龄层面来看,我国瑜伽用户相对集中在23-40岁区间的青年人群,占比为69.4%,近七成。瑜伽行业现状认为,当今“80后”、“90后”的一二线城市女性群体是我国习练瑜伽的主力群体。
整体来看,消费升级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影响,我国消费者愈加注重身体健康,瑜伽作为一项健康运动受到推崇。在资本与互联网的推动下,大量瑜伽品牌开始进行连锁扩张,传统瑜伽机构开始与互联网相融合共同发展,我国瑜伽行业呈现爆发性增长,预计完善指导和规范瑜伽运动的专门协会和学术组织,将为瑜伽今后更好地持续稳定发展进行宏观管理,以上便是瑜伽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瑜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瑜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