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照相机行业分析报告 >> 2014年我国照相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我国照相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4-10-25 10:03:13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近日,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公布了一则面向数码相机市场的研究报告。2010-2015年中国照相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最近一年来数码相机类产品正走向两个极端。其中以专业单反、微单为代表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在亚洲市场增长迅速,但不能更换镜头的便携式数码相机(俗称卡片机)则销量大跌,颓势不减。

  一直以来,关于数码相机,市场上鲜有第三方机构进行销量统计。相比之下,各类有关智能手机的分析报告则铺天盖地。内容源于需求,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手机较相机的关注度要大得多。

  此次G FK报告显示,卡片机的市场份额再继续下降,笔者从行业内了解到的信息也与之类似,有日本数码相机品牌内部人士告诉我,去年国内卡片机销量同比下滑了一半以上。

  纵观国内的卡片机市场,如今只要1000元不到的价格,就能买到像素非常高的产品。但卡片机的问题早已不是价格高低,而是这种产品已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当年,卡片机革了胶卷式傻瓜相机的命,就是需求改变使然。如今智能手机革卡片机的命,也是如此。

  曾经有从事相机经销的朋友对我说,手机拍照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永远都无法达到卡片机的成像效果。他尝试简单描述自己的观点,指出受机身体积影响,手机的感光元器件面积小,不具备光学变焦功能、广角畸变严重,没有专门的快门,或者快门手感极差。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实在话。但卡片机的用户群对成像质量本就没太高的要求。特别对大多数女性用户而言,时间告诉她们什么是感光元器件、什么叫广角,只会起反效果。在她们眼中,可能“美颜”这两个字就能抵上千言万语。这也证明了为何“卡西欧自拍神器”能成为卡片机中硕果仅存的代表——— 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

  或许智能手机的成像效果的确不如卡片机,但现实情况是,人们用手机拍照拍得不亦乐乎。在他们看来,便携、简单、好玩才是日常拍摄的重点。对比来看,卡片机反而显得有些技术过剩了。

  有意思的是,智能手机品牌在拍照功能上的激烈竞争,也让卡片机当了炮灰。在许多手机的功能介绍中,只要涉及拍照部分,卡片机总会被拉来“垫背”。比如VIVO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机X shot,被称作全球第一款具备光学防抖功能的手机,而光学防抖是卡片机等数码相机产品才有的技术。

  又比如HTC one,官方特别强调这款机型使用了UltraPixel超像素技术,牺牲像素数以换取更明亮、更通透的成像画面。另外还配有双摄像头和双闪光灯,这些都是有实力取代卡片机的重要因素。

  除了在智能手机大潮中惶惶不可终日外,卡片机的“籍贯”和身份实际上也在加速这类产品的没落。如今,除了韩国三星外,绝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是日本品牌。数十年来,日本电子企业认真做事的态度总是和“固步自封”形影不离,这种特质事实上加速了卡片机的没落。

  和许多日本企业一样,数码相机品牌也改不了“长线作战反应慢”的问题。比如相机企业在中国的机构向总部反映称,现在受智能手机的冲击,卡片机完全卖不动。但日本总部的卡片机团队依然在研发新品,导致中国分公司明知道结果是徒劳,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推。

  这种情况曾经出现在日式手机身上,近十年来,从东芝、松下,到NEC、夏普,凭借各自风靡日本市场的绝活,它们都曾在中国市场上红火过。然而,每当一股潮流过去,这些日本手机品牌在海外市场本土化策略又不成功时,问题就来了。如今除了国际化程度足够高的索尼外,在日本以外的市场中,日式手机几乎绝迹。

  总而言之,在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看来,卡片机市场继续萎缩已无法改变,但智能手机无法对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构成直接竞争,加之利润贡献高,理应加大力度发展。我的观点与之类似,但还要再激进些--如果做来做去都做不出像“自拍神器”这种能一炮而红的产品,还是趁早把精力从卡片机上移走,去做些更有“钱途”的事吧。

更多照相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照相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