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智能手环行业分析报告 >> 2016年我国智能手环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2016年我国智能手环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2016-05-30 15:35:22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据我国智能手环行业技术分析,新兴的智能手环产业已越来越引起业界的重视。5月23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智能手环就是其中的重点工程之一。现对2016年我国智能手环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实际上,被称作下一个“互联网金矿”的智能手环产业,目前无论是在数量增长还是在内容延伸上都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但背后也暴露出发展模式低端、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

  行业“井喷”等待“风口”

  如同10年前的智能手机一样,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去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行业规模尽管尚小,但已整体进入迅速扩张阶段。全球四大市场调研公司之一捷孚凯市场研究集团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可穿戴市场零售量为1810万台,同比增长321%。其中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市场份额约占90%,增速分别达到了252%和531%。

  专家分析,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市场潜力依然很大,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英国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预计,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2017年全球将售出7000万台可联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是2013年的4.5倍。

  从产品形式上看,虽然手环和手表牢牢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但其他形式也在不断出现。厦门的云朵科技公司去年推出了5000多双智能定位鞋,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而从内容和功能上看,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前两年简单的计步功能,发展到现在的测心率、测速等综合性检测功能,并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智能可穿戴设备涉及机械、传感器、芯片、人工智能、语音图片文字识别等多个领域,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的高技术产业,现在还处在产业前期,发展前景较好。

  “我们认为,产业发展的‘风口’快到了。” 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联盟专家委员陈雪涛说,从全球的发展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将达到万亿级以上,成为全球角逐的最前沿产业。

  缺少“0到1”关键技术

  智能手环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智能手环展现出的巨大活力和市场潜力,已引发谷歌、苹果、微软、索尼等诸多公司在这个全新领域深入探索。去年11月,美国资本市场仅在可穿戴智能显示器领域就投入了上亿美元。在学术科研层面,美国、日本以及韩国均有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组专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究。

  而在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问题一样:缺少核心技术。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模式主要以低水平的复制和“锦上添花”的应用创新为主,在关键的核心基础技术方面仍然受制于国外。

  广东省无限寻环科技(深圳)公司执行总裁牛浩田说,国外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在基础技术上已远远领先于国内。我国企业更多的是以国外技术为基础,更新和创新产品,实现“从1到10”,但是缺乏“从0到1”的能力。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生产不出自研可控的好产品并走向世界。”陈雪涛说,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技术,如核心芯片、核心传感器等,还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尤其是核心芯片技术,国外企业已经实现全产业链布局,而我国还缺少能够实现技术自主自控的企业。此外,我国在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云计算能力上也和国外有较大差距。

  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公司创始人杨佳威说,国外企业大多对中国进行技术禁运,对方一听说是中国的机构要合作就一口拒绝,根本没有商谈余地。“所以一定要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国内靠模仿的低端可穿戴设备肯定不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也不可能依靠这些产品来实现‘弯道超车’。”

  业界人士指出,下一步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领军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尤其是要有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做到关键操作系统和芯片国产化,摆脱对国外进口的依赖。

  产业未来:跨界整合内容制胜

  专家认为,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下一步发展应改变传统电子行业以硬件设备为盈利核心的模式,重点放在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上。谁能够率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优质产品体验,谁就将抢得先机。

  “这个领域光有硬件不行,还需要有内容。”专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现实等穿戴式设备的蚁视科技(ANTVR)公司的董事长覃政说,国内虽然厂商数量比较多,但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并不多。这是因为部分厂商为了快速发展、抢占市场,做了很多简单的开源系统,“但这样的技术路线显然太弱了。”

  “就像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一样,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云计算、大数据的入口。”邬贺铨说,可穿戴设备是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产品,本身功能有限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到云端,依靠云计算增强产品功能。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只是“锦上添花”,比如心跳、脉搏、计步的测量与传统方式差别不大,还没有出现超越传统产品的特殊功能。

  此外,如何开发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也将成为关键。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在对行业趋势的预判上显得能力不足,缺乏提前判断市场需求和快速市场反应的能力。

  云朵科技运营副总经理黄晟山介绍,由于大部分产品应用场景单一、功能低端单一,导致产品打开频次较低,并不是用户“必需”的产品。对整个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产品与用户的关联性,彻底解决用户的需求,或者开发出更多的功能,使产品成为用户的“必需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说,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很多产品设计看起来很“花哨”,但实际应用能力差,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还有一段距离。“能真正用起来的还很有限,还需要在基础技术等层面下很大功夫。”

更多智能手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智能手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